热搜:

前两天,我、女朋友还有另外两个朋友,去水上乐园玩。临走的时候需要洗澡,我早早地出来了,两个朋友也很快出来了,我们三个在外面等我女朋友出来。

我们大概等了40多分钟,我内心越等越着急,觉得她慢吞吞的,渐渐地有了情绪。

又过了十多分钟,终于出来了。

我上去问:“宝贝,怎么这么久才出来?我们等了40多分钟。”

回道:“人很多啊,又要排队。”

我说:“那你可以找人少地方排呀,二楼不是人很少吗?”

回道:“前面的那个人洗了20分钟你不知道吗?”

我说:“可以去其他地点排嘛”

她不说话了,已经生气了,不理人了。

我见状也很不解,觉得她无理取闹,也说了几句诸如“你不要说你几句就生气”的重话,后来关系就闹僵了,冷战,差点分手。

但后来,双方都后悔各自的情绪反应。沟通问题的时候,都觉得这是一件小事,却引发了情绪爆炸,做出了自己平时不会做出来的反应。

从这个案例来看,对于同一件事情(洗澡花了很长时间),当时我的着急和质问是行为C1,仔细了解事情经过后,理解她并接受事实是行为C2,而当时认为她慢吞吞是看法B1,后面认为这是正常情况是看法B2。

所以,事情本身并不能影响我们,我们对事情的看法才是。

01情绪的ABC理论

情绪的ABC理论(ABC Theory of Emo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

该理论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 )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

简单来说,你的行为(C)并不是事情本身(A)引起的,而是你对事情的看法(B)导致的。

如图中,A指事情的前因,C指事情的后果,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有同样的前因A,产生了不一样的后果C1和C2。

从前因到结果之间,一定会透过一座桥梁B(Bridge),这座桥梁就是信念和我们对情境的评价与解释。

同一情境之下(A),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B1和B2),所以会得到不同结果(C1和C2)。因此,情绪反应缘于我们对事物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02一些不正常的信念

情绪ABC理论的创始者埃利斯认为:正是由于我们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们产生情绪困扰。

埃利斯总结了一些常见的不合理信念,看看你有多少?

  • 自己应该比别人强,自我价值过高;

  • 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 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 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灾祸;

  •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 逃避挑战与责任可能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

对于以上这些不合理的信念,一般有以下3个特点:

(1)过于绝对化的要求

过于绝对化的要求,会让人们倍感压力和深受情绪的困扰,当事物的发展不如意时,我们就会难以接受和适应,会陷入懊恼、难过、焦急等情绪的深渊。

“每次考试我一定要拿第一”,“他必须事事迁就疼爱我”,这些要求,往往难以实现,必然容易造成情绪困扰。

所以,不妨将绝对化的需要改成“我希望每次考试都能拿第一,加入达不到我将继续努力”,“在某些方面,他应该以我为先,只要他心里最先想到我就好”,这种并不那么绝对的看法。

(2) 过分概括化的看法

就是一种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常常把“有时”、“某些”过分概况为“总是”、“所有”。

这种以偏概全往往体现在人们对自己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上,用部分的情况来概括整体的价值,正如我们不能凭借一本书的封面就判断它的好坏。

具体表现在情绪上的情况就是,有些人经历了一两次的失败,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遭受一点不公平对待,就觉得社会黑暗无可救药。

而这种评价一旦指向他人,就会一味地指责别人,产生怨忿、敌意等消极情绪。

对待这种情况,应该树立一种“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念,认知到每个人都有犯错误的可能性,以及学会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

(3) 过于糟糕的看法

认为一件不好的事情的发生,就会导致非常可怕的严重后果,过于高估一件事情带来的整体影响。

例如,“没有考上好大学,就觉得一切都完了”,“没有找到好工作,未来的发展没有前途了”。

这些想法非常不理性,也是过度悲观的,因为对于任何一件事,都会有更坏的事情发生。

并且,一件坏事的发生,可能也是另一个好事发生的预兆。如果一个人坚持这种过度悲观的看法,就会陷入不良的情绪当中。

03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情绪ABC理论,主要告诉我们,影响我们情绪的,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而不是事情本身,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同一件事情,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

考英语六级,两个人都没过,一个觉得无所谓,另一个却悲伤欲绝。

一个人可能认为:这次考试只是试一试,考不过也没关系,下次可以再来。

另一个人可能说:我精心准备了那么长时间,竟然没过,是不是我太笨了,我还有什么用啊,人家会怎么评价我。

又例如,同样是男朋友半天没有回复消息。

小A觉得正常情况,他应该正在忙工作,没有时间看微信,心情依旧很好。

而小B却火爆三丈,认为男朋友故意不回微信,觉得他对自己没有那么在意了,所以既生气又难过。

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与人们对事物的想法、看法有直接关系,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流鼻涕,不一定是由感伤引起,还有可能是因为感冒。

彩虹也不一定总在雨后出现,还有可能出现在面朝阳光、正在洒水的洒水车后。

屎壳郎不一定会为它自己毕生以推粪球为事业而感到耻辱,难保它也会认为自己的运动项目,比英超联赛更扣人心弦,更生动有趣。

换个想法,就能换个心情。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