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1—

不可能三角,是由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提出的理论。

他说,在1)独立的货币政策;2)资本的自由流动;3)汇率的稳定 这三个目标中,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只能实现其中的两个,三者不可能同时出现。

这里面有三层含义:

1、要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独立性,那就必须牺牲汇率的稳定,采用浮动汇率制。

2、要保持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必须限制资本的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

3、要保持资本自由流动和汇率稳定,就必须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既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又要维持汇率稳定,又要资本的自由流动,这就是不可能三角。

不可能三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在项目管理中,既要保证项目的质量,又要追求最高的效率,还要实现最低的成本,这就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2—

回到一开始的问题:

怎么才能用便宜的工资,招到能力强又稳定的员工?

这也是一个不可能三角。

员工的能力、员工的稳定性、便宜的用人成本,这三个目标你最多只能实现两个。

比如,你想要员工的稳定性,来了之后最好几年都不跳槽,又想要便宜的用人成本。

那么你想象一个场景,假如你招了一个很便宜的员工,有可能他的能力很强但是他自己并不知道。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享受一段时间红利,因为你用低成本用了一个高能力的人。

但是市场的信息是流通的,能力强的人会逐渐知道,我在市场上其实有更高的定价。

然后,他就会去要求你:要么给我涨工资,要么我就去别的公司。

你如果想要留住这个员工,想要他的能力,又想要他的稳定,那你就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如果你就想要低成本,不给他涨工资,那他在你这里就干不长久,你就损失了稳定性。

如果你想要低成本,和稳定性,那你势必招不到能力强的员工。

这就是不可能三角。

—3—

我平时收到的很多问题,其实本质上都是不可能三角。

比如有一次,一位同学问我:润总,我如何才能像华为一样成功?

我说,我对华为的了解很浅薄。但据我所知,华为的成功,是和以下几点分不开的:

1)只占公司1%股份的任正非,用梦想和利益团结了一大批员工;

2)然后共同选择了一条长长的、厚厚的、湿湿的雪道;

3)开始艰难地推动雪球,并坚持把每年收入的10%投入研发,滚大雪球;

4)他们就这样艰苦地推动了32年,以奋斗者为本,以用户为中心;

5)然后上天决定,在上百个关键时刻,都撒上了一些运气;

6)最终,这个团队走到了今天。

这位同学一听,皱起眉头。非要推动32年吗?这个时代,有更有效的办法吧?小米不是创业9年,就成为了世界500强吗?

我说,我对小米也了解一点。据我所知,小米的创业,其实不止9年。

1)1992到2007年,雷军做金山软件,积累了16年的软件经验;

2)2007到2010年,雷军做天使投资,积累了3年的资本经验;

3)2010到2019年,雷军做小米科技。虽然只有9年,但他每天睡4-5小时,被称为劳模;

4)小米的成功,你看上去是9年的薄发,但却是即便勤奋如雷军,也必须经历的30多年的厚积。

他说:可是,那马云呢 …… 马云就说自己不勤奋,但是马云不是更成功吗?勤奋,不如选择重要吧……

听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停下来,重新审视他最开始的问题。

他的问题真的是“润总,我如何才能像华为一样成功”吗?

华为成功的路径他嫌长,小米成功的路径他嫌累。他想要的不是成功的“路径”,而是成功的“结果”。

既要路径短,又要不辛苦,还要大成功,这是不可能的。

再比如:

我家里没什么资源,成绩也不出众,现在年纪也不小了,让我努力我也努力不起来了,润总,我这样的人怎么才能获得成功?

我没什么资源,我怎么能在一年的时间里,挣到1000万?

我怎么用20万的成本招到价值100万的主播?

……

你看,这些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不可能三角。

既要…又要…还要…这是不可能的。

归根结底,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问:润总,我如何不劳而获?

最后的话

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是不可能三角。

项目管理中,高质量、高效率、低成本,不可能同时实现。

招聘员工时,能力强、成本低、还稳定,不可能同时实现。

投资中,短周期、高收益、低风险,不可能同时实现。

事业上,路径短,不辛苦,大成功,不可能同时实现。

……

你必须要在其中做一些取舍。

否则,就是在要求不劳而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