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评论是UGC模块内容最重要的一部分。一篇文章、一个问答、一条说说都可以附上评论增加产品的互动性。

同样一个to c的互联网产品,一定会有的评论模块。于是在若干个产品的案例积累下,我梳理了评论模块的简易设计。在做评论之前,首先要区分评论、留言2者的区别。留言:举例:微信公众号,强调的文章内容,文章内容为主体,留言不过是为了用户有不同想法可以给作者参考及回复,以及其他用户浏览。留言本身不具备社区属性,是用户单向的,发表自己的想法。特点是作者掌握主动权和把控权,留言多见于媒体类产品。评论:举例:太多了,微博、贴吧、豆瓣等等。评论是如果对某一用户的评论感兴趣,可以直接与其进行讨论的,主体不再是主题帖的发帖人,而每一个用户的评论都有可以成为内容主体,强调互动性。特点:更加平等、自由,能促进产品的活跃度及内容的产出。社区产品必备的产品形态。确定产品到底是需要为作者提供主动权、还是强调互动性,需要产品经理定义清楚,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设计。对于评论模块来说,必备的三要素:评论排序、评论输入、评论消息提醒3个版块。通过上面3个维度就可以完成评论的简易设计

3种评论排序

评论的排序方式主要分3种。

1.用户喜好排序

用户喜好通过点赞数量或精选累计次数后正向排序。比如微博就是这类排序方式

▲精选评论

在早期没有足够的算法支撑下,通过用户数据来选定喜欢的内容是最准、成本最低的方式,但这样要求有足够的评论数用户。比如抖音的用户喜好评论排序也是建立在足够用户基数下才能产生的

▲抖音的点赞排序

2.时间排序

根据评论的时间流倒序排列。最新的显示在前,旧的展示在后时间排序是最经典的排序方式,逻辑简单、开发成本低,也适用于各类场景。如早期不知道怎么给评论做排序,选择时间排序是最保险的方式。比如很多产品经理会在产品初期下选择这类排序。

3.人工精选

人工精选往往不是单独做的,需要结合上面两者排序。适用于有运营活动、新版本上线、主动引导用户下的方式,运营人工选取符合主题内容的评论,引导用户参与活动。同时还能人工下架某些评论内容。

▲ 微博的屏蔽评论

同样精选评论有利于UGC的舆论导向,方便用户的流量转化。同样市面上常见带评论的产品,排序方式如下
  • 知乎:

    精选评论+ 时间顺序排序

  • 抖音:

    3条热门评论+时间倒序排序

  • 网易新闻:

    热门评论(点赞数最高)+精彩盖楼(回复数最多)+时间倒序排序

  • 网易云音乐:

    精彩评论(点赞数从高到低)+近期热评(点赞数从高到低)+时间倒序排序

  • 微博:

    热度排序/时间倒序排序(用户可手动切换)

  • 小红书:

    回复数从多到少+时间倒序排序

  • 豆瓣:

    时间顺序排序

评论输入

用户在评论功能主要操作和使用场景也是评论输入。通过评论入口唤起输入框,或直接在输入框输入内容。

评论输入主要有3种产品设计方式

1.截取式评论回复的内容

连同被回复的那条内容(不管这条内容是原本的评论,还是评论的回复)生成一条新的评论,这种方式可以看做是针对盖楼式评论的两个缺点做的一种优化,

2.贴吧评论(或者叫贴吧式评论)

主题式评论将评论本身作为一个主题,将对该评论的所有回复,以及对回复内容的回复全部都显示在这个主题范围内,这种方式很像贴吧的展示形式,所以也叫贴吧式评论。

▲图片来自网络

3.盖楼式评论

顾名思义就是利用评论来盖楼,每一条回复都会连同前面所有的评论和回复一起生成一条新的评论,这种评论样式的好处一是能看到所有回复的内容,整个评论看起来比较连贯,二是对于那些对评论区比较重视的应用(或者老板),使用盖楼评论时,评论区看起来会比较火爆。

▲图片来自网络

4.相关推荐与引导式

用户在评论输入中有相关推荐,同时评论区域会有跳转广告位,方便用户在评论区跳转到指定内容。

▲相关推荐

在评论输入里,除了文本、图片外,用户产生的点赞、收藏也是内容输入的形式。因此产品经理需要提前设计好这类没有语言输入的内容的默认文案,增加用户评论交互。提高评论输入的内容产生效率。评论输入同样也是用户UGC内容产生的入口,如何利用一次评论为产品提供多次交互其实也是产品经理关注的。比如在产品设计上增加默认转发,用户一条内容就可以变成2条。如下是今日头条评论、转发同步的能力。

▲今日头条评论且转发,助力生产内容

如上今日头条和微信阅读,在评论输入区提供了转发、话题选择增加了内容生产次数、和内容标签。对评论内容的安全机制过滤有的用户可能会在评论产生恶意、违规的内容。所以产品经理需要提前建立安全池,过滤黑名单用户,甚至是通过审核过滤内容。

▲过滤垃圾信息内容

对违规内容可以系统屏蔽不显示。比如抖音的违规内容仅发布者自己可见;PMTalk产品经理社区的评论则直接删除,并通知用户

▲增加内容违规用户投诉渠道

评论的消息提醒机制

评论作为用户产品的互动入口,消息提醒就自然非常重要了,评论是有时效性的,在消息提醒下用户才会对评论内容进行互动。如何不打扰用户,又让用户不错过评论,同时还能够增加产品的活跃度其实是产品经理需要平衡的点。较少的消息通知,会影响用户的留存;太多的消息通知,又会打扰用户;比如微博账户上粉丝有100万的、和粉丝只有100个的,显然获得的用户评论互动数量就不在一个量级。如何给这两类用户提供最好的体验呢?最好的建议是用户量少、产品早期,我建议对用户的消息通知机制如下点赞、收藏允许通知评论、回复允许通知用户规模高、产品稳定增长期收藏、评论、回复允许通知点赞不通知(允许用户设置权限)

简易设计,做当前生命周期的功能

在PMTalk很早期的版本下,一个文章的评论末尾会有下面的评论内容展示。如下图

▲早期PMTalk版本

上图中的评论是一级评论,点击talking就可以对评论进行回复,展示排列是同一级。由于PMTalk早期用户评论量少,都无法形成什么楼层的视觉效果,自然只需要关注消息通知即可,而什么排列顺序、排列产品设计方式就不再重要了。切忌把消息通知当枪使很多产品经理认为用户少或内容少,是消息通知的问题,于是在用户其他消息通知内容上也关联了评论输入入口。用户只要有操作、或者好友有操作就会收到消息通知,有的还包含短信、微信服务号,这样恶意的通知只能会降低用户体验。

▲用户在打卡产生消息通知引导用户评论

比如最常见的是把用户日常的打卡当作消息通知,要求用户进行评论,反而降低了用户的产品活跃。所以产品经理要区分不同设计场景。让内容可以高质量产生评论区为什么难,其实主要是有3个方面1.用户少,没有足够的评论内容产生,但又有指标任务2.评论内容质量差,难以维护总有竞品和恶意用户会想办法以谐音、图片、等其他方式在评论区里面轰炸刷屏垃圾信息或倒流,有时候不得不出台人工策略。建议提前建立安全机制,包括用户黑名单权限、评论发布逻辑、内容删除权限。3.评论仍然是附属能力产品核心为用户解决的问题、创造的价值才是吸引用户使用产品的本质,评论只能是辅助能力。所以产品战略没有定好,评论一样做不起来。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