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早间,京东物流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股份代号为 2618。上市首日开盘价 46.05 港元每股,较发行价 40.36 港元上涨 14.1%。以此计算,目前京东物流市值达到 2805.2 亿港元。
京东物流正式上市,成为京东集团旗下第三家上市子公司,以 2805.2 亿港元的市值,已超过中通(2104.04 亿港元),远高于市值在 500 亿元以下的韵达、圆通、申通和百世几家快递公司,仅次于顺丰(3172.19 亿港元),坐实了行业“第二交椅”。
此次赴港上市,京东物流募集资金净额约为 241.13 亿港元。未来三年内,京东物流募资的 55% 将主要用于继续升级和扩展六大物流网络,包括投资仓储网络、综合运输网络、冷链网络、大件网络等;20% 用于开发与供应链解决方案和物流服务相关的技术;15% 用于扩展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的广度与深度;其余 10% 用于营运资金。
京东集团持股 79.12%,未来仍将亏损
在上市庆祝仪式现场,京东物流邀请了小 B 商家代表、员工代表、客户代表等 9 人参与敲钟。
谈到公司上市,参与敲钟的京东物流上海无人仓 1 号库仓经理邹瑞告诉新浪科技,”其实还是蛮自豪的”,他表示,“我们作为员工代表参与敲钟,我觉得公司还是蛮重视我们这些一线员工的,而且公司上市对以后的发展,肯定也是迈上一个新台阶。”
上市对于京东物流来说,正式迈入第三阶段。回顾其发展历程,2007 年,京东集团开始自建物流,设立京东集团旗下内部物流服务部门;2010 年推出“211 限时达”,提供当日达及次日达服务;2014 年,在上海启动首座亚洲一号大型智能仓库。
2017 年 4 月,京东物流部门正式独立为子集团,全面开放为外部客户提供服务,从企业物流转型为物流企业。2018 年 2 月,京东物流完成 A 轮优先股融资,融资总额约为 25 亿美元。
在招股书中,京东物流定位于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主要有五大服务产品:仓配及供应链科技服务、快递快运服务、大件服务、冷链服务、跨境服务。
公司执行董事为余睿、陈岩磊和梵军,刘强东系非执行董事。IPO 前,京东集团持股 79.12%,为第一大股东。
从营收数据来看,2021 年第一季度期间,京东物流收入 224 亿元,同比增长 64.1%,毛利为 2.3 亿元,较 2020 年同期下降 72.7%。
过去三年,京东物流的营收保持了逐年增长态势,2020 年,京东物流营收 734 亿元,同比增长 47.2%。
同时,从 2018 年、2019 年到 2020 年,京东物流分别产生亏损净额为 28 亿元、22 亿元及 40 亿元。产生亏损的原因主要是,物流基础设施网络的投入成本及其他经营费用,以及其他显着的非经营性亏损,包括可转换可赎回优先股公允价值变动。
目前,京东物流仍处于扩张及上升阶段,包括扩大物流基础设施、加强供应链能力、开发及启动新的解决方案及服务等。其研发费用也逐年增高,从 2018 年的 15.2 亿元,上升到 2020 年的 20.5 亿元。在中短期来看,其盈利状况可能会出现大幅波动,持续亏损。2018 至 2020 财年,公司均产生净负债,未来可能还会发生。
体现在营业成本上,占收入比例也一直很高,2018 年至 2020 年,京东物流营业成本分别为 367.93 亿元、464.15 亿元、670.81 亿元,占比分别为 97.1%、93.1% 和 91.4%。
京东提供过半收入,依赖关系是把双刃剑
随着京东物流的上市,京东集团迎来旗下第三家上市子公司。此前,京东健康、达达已先后独立上市。
京东物流按照是否使用仓储或存货管理相关服务(即仓配服务),把客户划分为两类:一体化供应链客户和其他客户。其中一体化供应链客户主要来自京东自营和京东第三方平台。
一体化供应链收入是京东物流营收的主要构成。2020 年,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达到 75.8%。
同时,从客户来源看,来自京东集团相关的服务收入占比为 53.9%,来自外部其他方的收入占比为 46.1%。
目前来看,京东物流的业务依旧依赖京东集团。其服务的前三大垂直领域为快速消费品、家电及家具、3C,正是京东商城的优势领域。京东物流在招股书中指出,此前的收入很大一部分与京东集团有关,在可预见的未来,这种状况会继续,收入的很大一部分会继续与京东集团有关。
不过,京东物流来自外部的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已从 2018 年的 29.9%、2019 年的 38.4% 增长至 2020 年的 46.6%。
2018 年至 2020 年,产生于京东集团的收入分别为 266 亿元、308 亿元和 394 亿元,分别占收入的 70.1%、61.9% 和 53.8%。
针对关联交易,京东物流与京东集团签订了相关豁免关联交易的内容,包括京东物流向京东集团提供的供应链物流、即时配送和物产租赁等服务。不仅如此,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服务也将成为京东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的支撑。
与京东集团的依赖关系,对京东物流来说,是把双刃剑。一方面,京东物流的独立发展能力、品牌壁垒和行业竞争能力受到外界质疑;另一方面,来自京东的关联服务,则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小 B 商家、用户。
在接受新浪科技采访时,参与敲钟仪式的陕西省工信厅驻双井村第一书记张帆表示,双井村去年与京东物流展开合作。与其他快递服务相比,京东物流给的价格比较合适;提供上门揽收服务,节省了一部分精力;同时包装优化,不容易挤压。
对于双井村来说,与快递公司合作,要从多方衡量,有吸引力的不光是价格,他们还希望在销售方面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单靠线上零售,销量还远远不够消化橘子的产量,张帆希望能拓展渠道,提升销量。
他透露,去年开始,京东就开始提供销售方面的帮助,比如直播带货、朋友圈指导服务,以及京东便利店、京鲜坊的渠道支持,这部分服务目前还没有收费。张帆表示,今年会加大与京东物流在销售方面的合作,来拓展橘子销路。
市场分散、竞争激烈,快递“老二”能否逆袭?
在狼烟四起的快递江湖,顺丰和京东物流是常被拿来对比的两只“头羊”。
据国家邮政局发布的最新数据,在快递企业公众满意度方面,得分在 80 分及以上快递企业有顺丰速运、京东物流。一直以来,两家企业的服务质量和速度为人称道。
不过,两者差别也较为明显。京东物流的主要营收来自一体化供应链收入,其中包括揽收、中转、运输、配送、售后、仓储及其他增值服务(如上门安装和售后服务)等全流程服务,京东物流会参与到客户生产与流通的整个环节。顺丰的服务核心则是将快递配送到 C 端用户手中,并不深度参与供应链流程。
从模式来看,京东物流走的路更重一些,支出和投入也需要持续输出。以职工成本为例,2020 年京东物流的职工成本为 170.71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45.10%,而顺丰的职工成本为 130.47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11.09%。此外,顺丰的办公及租赁费用为 74.65 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 4.85%;而京东物流的租金成本为 65.90 亿元,占同期营业收入的 8.98%。
相比较老大哥顺丰,京东物流还将大幅扩张阶段,参与营运的员工数量由截至去年 3 月底的约 17 万人,大幅增至截至今年 3 月底的约 26 万人。此外,集团亦增加了仓库面积、综合运输线路数量及其他物流基础设施。招股书指出,预计今年首季毛利率将远低于 2020 年同期。
参与敲钟仪式的邹瑞告诉新浪科技,入职 5 年来,他能感受到公司在仓储上,从简单的一些自动化设备的投入,到后来无人仓全流程自动化的投入,所带来的非常大的质的改变。伴随着无人化的普及,应用场景跟应用模式也会越来越复杂的,对于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是我觉得最终的方向还是更好去服务用户。投入自动化,其实也是为了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京东物流在从支出和投入上要远大于顺丰,其利润空间、盈利能力也弱于顺丰。不过,京东物流目前已实现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调整后扭亏为盈。
从财务数据来看,相比较顺丰,京东物流收入体量较小,但是其增速很快,高于顺丰。基于前期的铺设和投入,未来京东物流的增长潜力则相对可观。
从市值来看,目前国内快递市值最高的是顺丰。二者虽然目前差距较大,但未来上市之后,京东物流是否能赶超老大哥顺丰,也是一个未知数。
在行业老大老二的竞争之外。近年来,快递市场风起云涌,新的竞争态势正在袭来。
上个月,顺丰控股发布 2021 年 Q1 财报,由去年同期的盈利 9 个亿变脸为巨亏近 10 亿,同比下降 209.01%,股价也在两个月内几近腰斩,引起业界一片哗然。同时,公司财务负责人伍玮婷“因个人原因”申请调任。曾一路高歌猛进的顺丰,这番变化之下,也让快递板块萎靡不振。
此外,圆通、韵达、申通等快递企业的近年来的股价也萎靡不振。更为严峻的是,主攻下沉市场的极兔快递等强势搅局,价格拼杀战硝烟再起。
在快递市场,和顺丰一样打优质服务的京东物流此时上市,是否时运不济、挑战重重?
行业竞争必然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京东物流和顺丰面临类似挑战,但相较于顺丰这类独立的第三方综合物流企业,京东物流背靠京东这棵大树,自然有很大一部分稳定的业务资源和收入来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价格战等行业竞争带来的冲击。
同时,随着直播电商等新业态的带动,行业需求不断增长,2021 年第一季度,全国快递服务业业务收入累计完成 2237.7 亿元,业务量累计完成 219.3 亿件,同比分别增长 45.9% 和 75.0%。
不管是对于京东物流、顺丰,还是其他快递公司来说,在广袤的快递市场,新一轮的竞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