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编辑导语:如今,不管是线上线下,处处都可见各种品牌的广告,线下电梯广告、街边广告牌,线上广告、广告推送等等,总感觉有看不完的广告内容,甚至有些广告会让用户产生不好的用户体验,既然这样的话,为什么厂商还要四处投放广告呢?我们在天天问和小伙伴共同探讨了这个问题,一起来看一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

广告就是一个夸夸其谈的人、惹人烦的讨厌鬼。让用户不堪其扰、不胜其烦,谁会喜欢听一个人夸夸其谈,反复说着自己的儿子聪明、舅舅有钱、宠物可爱?

明明知道用户不喜欢广告,为什么各大厂商却愿意花费巨额金钱去优化广告投放渠道?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天天问展开了一场讨论,一起来看看小伙伴们是怎么说的吧~

【天天问每周精选】第142期:

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春天牡丹 @黄金锄头 @非思不可 @小宇宙 @一个摸索中的菜鸟 @Jayden的精彩回答。

一、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A不喜欢做某件事,B为什么还要做这样的事。

这种事,从小就发生啊。

  • 我小时候不想吃饭,妈妈一定要逼着我吃。
  • 我不喜欢读书,家人坚持要我认真学习。
  • 我不喜欢工作,可是老板一定要我为薪水付出相应的努力。

小时候才会在意喜欢,长大了更多会考虑利益。

这个利益有可能利我的,也有可能利他的。

  • 我不吃饭会饿肚子,妈妈考虑到我在长身体这个重要的“利益”,干涉了我的不喜欢。
  • 我不读书可能未来没办法谋生,家人考虑到我未来个人生存能力及可能拖累他们的可能性,干涉了我的不喜欢。
  • 我不喜欢工作,可是老板花了钱买我的劳动力,看我闲着就会心痛烦燥。

一般情况,大伙都不喜欢广告,可是平台和广告商有利可图啊。

我们想要看个视频/电视休闲娱乐;平台和广告商想要挣钱获利,就想到了强迫我们看广告。

再说了,用户也不是完全不喜欢广告。举个例子,我最近想要买房,我搜索了周边很多楼盘,仍然觉得信息不够,我还想知道接下来几个月还有哪些即将开盘的楼盘;以前我看到朋友圈的楼盘广告,我都很生气,现在是我需要,于是我非常认真的看完了,还想这次推送不错。

也别看不起广告,大体上谁都有想要打广告的时候。我家里有很多闲置的东西,我想卖掉换点钱;这个时候我很自然地就想在闲置群里发一下,或者上闲鱼发一下,我就在打广告。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天下攘攘皆为利来!

这是成长终要明白的事。

二、厂商、平台、用户三者关系

首先,问题中有几个角色:厂商、平台、用户,暂且把话题局限在互联网领域,平台也就是各种APP和网站了。

其次,逐个角色来做做分析:

厂商,本身是一家企业,企业最基本要做的就是通过销售行为产生收入,并最终在合理的成本下,持续产生利润;所以销售行为是其根本,广告则是销售行为的根本,所以厂商本身是无论如何都要去投入广告的,别说是“不喜欢”,即便是上升到“痛恨”级别,厂商投放广告的需求也不会被抑制,无非是换种形式罢了。

第二个角色是平台,通常情况下,互联网平台都是免费的,但是即便是互联网平台,其本身也是一家企业,也是要产生收入的,也是追求利润的;而它在销售过程中,卖的是什么呢?卖的绝对不是一行行的代码,也不是由一行行代码组成的平台本身,而是平台上的用户,所以各种互联网平台努力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留住用户。

这回说到第三个角色——用户。关于互联网用户,想到一句曾经让我感觉到有醍醐灌顶的话,大概意思就是说在一个互联网平台上,如果你不是付费购买商品的,那么你就是商品本身。还是说回到企业的本质上,买方、卖方、商品,这三者缺一不可。

对于互联网平台来说,看其用户究竟是哪一方了。如果是滴滴的司机客户端,那么用户本身是卖方,通过平台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如果是电商平台的用户,那么自己是买方,在平台上消费去购买产品或服务;但如果通过平台又不赚钱又不花钱(不包括没转化成功的那种),那么自然就是商品本身了。

试问,平台作为卖家,怎么会在乎一个商品的感受呢?青楼的妈妈会在乎姑娘的感受吗?卖猪的农户会在乎猪的感受吗?

青楼的妈妈无非是要注意别把姑娘们累坏了,要劳逸结合,就算让你去学习琴棋书画也不是为了让你充实自我,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卖猪的农户要把猪养的肥肥的,也只是为了卖个好价钱。

所以互联网平台本质上不在乎用户是否喜欢广告,它只是需要做好平台,在尽可能增加广告的同时,拴住你别跑,包括通过多少控制一下广告的量,以及更重要的——提高平台对用户的价值。

平台价值越高,用户黏性越大、用户群体越大,最后越容易卖个好价钱~

三、广告的实际作用

广告的作用不在于你喜不喜欢,在于的是在你脑海里留下印象。

很多广告本身并不是为了用户的喜好而做的,而是为了在用户有限的选择中留存一部分参考;就像“怕上火喝王老吉”这种,并不是说怕上火就非王老吉不可,但是仅仅为了给你在上火的时候记得这句词,进而促进成交,这也是营销的目的。

就像可口和百事,即便人人知晓,也需要不断花费金钱打广告,优化传达途径,因为用户触达的消费选择是有限的,就像你的App竞品是谁,是同类吗?很显然是任何可能存在的任意一款App,为了就是抢占用户的有限时间,用了微信同时可能用不了QQ,在购物的同时不一定能聊天,都是有一定道理的。

或者当你坐在公厕的马桶上一泻千里后,摸摸口袋,尴尬的发现没有带纸,万分焦急中你抬头发现厕所的门板上用牛皮癣贴着:送纸2元,请联系:181XXXXXXXX;这时候,你会不会拨通电话呢?一件大家都厌恶的东西,只要放置的时空正确,可能会救人于水火。有时候人们把他叫做:刚需。

广告的作用是扩大影响力,让更多的人知道,频繁地投放加深用户的印象,其实是悄悄在你的潜意识埋下了种子,然后在你真正购买的时候影响你的事前决策;就像格力空调一样,在老一辈的印象里,一说买空调,十个人都有7个人说买格力,这就是广告带来的影响力。

即使用户不喜欢广告,大厂还是需要去优化自己的广告渠道,因为任何一个产品都是希望去占领用户心智,正所谓,混个脸熟;底层逻辑也是一样的,多在用户的感知中出现,用户在购买时,如果出现广告中的产品,可能会促进该产品的转化。

四、结语

如今各种互联网平台上随处可见广告,有时候在App上看个节目,广告的时间长达130秒左右,让你很难接受,但是广告还是在一直轰炸你。

虽然这种方式会让用户体验下降,但对于平台厂商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并且用户在一定程度上也需要广告,只是如今广告的强化已经过于夸张了。

如何平衡广告变现与用户体验,是他们一直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于“明明知道用户不喜欢广告,为什么还要花钱优化投放广告?”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戳:

#天天问神回复#

「天天神回复」是天天问的一个新栏目,致力于发现天天问小伙伴的精彩语录。抖机灵,大伙儿也是认真的!如果喜欢,记得点击问题链接,和TA一起互动吧,我们也期待你的发言哟~

@秦桑低绿枝:

提醒卖家发货

@阿磊君:

我认识个大叔,就喜欢做技术,都快60了,还在做技术,也不算吃青春饭。

还认识个大叔,也是做产品很久了,现在50多岁,都产品总监级别了,也不是吃青春饭吧。

对了,上面那两个大叔,都是我梦中见到的。

@张毅涵:

我在上游撒尿,小伙伴在下游玩泥巴,可以感觉到上游资源的重要性!

素材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