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从低调上市到被约谈下架,这几天滴滴过山车般的故事,无疑是2021下半年开端最受瞩目的事件之一。

但是,和此前每一次滴滴遇到的舆论浪潮一样,大众的讨论中,滴滴司机似乎又缺席了。这两天的上班路,习惯挤地铁和公交我特地打了网约车(我才不会告诉你们打了车还迟到了),在早高峰堵得水泄不通的上海中环高速上和网约车司机聊了聊。

01 滴滴的故事 V.S. 司机的故事

“说实话,只是暂停新用户的下载和注册而已,暂时滴滴的业务也不会受到多大影响,但是它要是态度不好,那美团可要乐死了。”

当我问起滴滴这两天的事情,师傅这么回答我。

这年头,公司上市前给自己凑好一个“故事”,似乎已经成为了业界默认的“潜规则”,毕竟你要说服追求利益的投资人给你投钱,肯定要证明你在未来还有故事可以讲。

不到半年时间以前,几乎没有电商经验的滴滴,还在参与社区团购的“巨头厮杀”,当时滴滴成就一个多维的生活服务平台的野心非常明显。转眼间,为了抢滩上市的滴滴撇下了橙心优选,想要进一步稳住出行领域的地盘。

除了剥离橙心优选,降低数字上的亏损这种“基础操作”,滴滴在招股书里跟投资人讲了3个故事。

1、拓展中国以外的海外市场

滴滴的中国出行业务占到了营收的94%,上市的滴滴将直面和世界出行巨头Uber的竞争,虽然滴滴吞并了中国区的Uber业务,但是考虑到全球范围内Uber的高占额,滴滴已经很难采用同样的“烧钱”战术直接换来市场了。

2、自动驾驶

在这次上市过程中,滴滴披露了自己主要的业务板块:共享出行平台、车服网络、电动车以及自动驾驶。更多地把自身定位成技术公司,而不仅仅是现在大众眼里的出行平台。滴滴的招股书显示,上市募资资金的30%,将被用在提升包括共享出行、电动汽车和自动驾驶在内的技术能力上。

滴滴已经入局自动驾驶4年了,而国际上的竞争对手Uber却因为亏损放弃了自动驾驶的业务,在疫情的催化下加速发展外卖业务。

从技术上来看,自动驾驶似乎是出行业务的未来,但是这段路究竟要走多久,要投入多少钱,还很难说。

3、下场造车

拥有5.5亿用户、超过3000万辆车的滴滴,为什么还要参与造车呢?

自2019年1月1日开始,滴滴要求车主持双证上岗(网约车驾驶员证、网约车车辆合格证),兼职司机变为专职司机,共享经济成了载客生意。对于滴滴而言,成本增加了,扩张的步子也要慢下来才行。

在招股书中,滴滴便对共享出行每公里的运营成本进行了分析,燃油车每公里的运营成本为1.1元,其中0.6元是油耗和维保,换成电动车之后,这两个项目的每公里支出会降低到0.3元,使得每公里的运营成本降至0.8元。

电动车的运营成本低于传统燃油车,清洁能源车还能免费申请运营牌照,滴滴入场造车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司机的需求、乘客的需求定制车型,提高运营成本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司机的收入。(当然要看滴滴愿不愿意让司机赚这个钱了……)

上面的这三个故事,落到滴滴司机个人身上,又是完全不一样的故事,滴滴要转亏为盈,司机要养家糊口。

有作者做过一定范围的调研,滴滴司机有相当一部分是社会边缘化的,他们苦于每天的奔波和平台的抽成,越依赖滴滴养家糊口的司机,对于滴滴的埋怨越深,抽成、派单、奖励机制,目前仍然是广大司机的痛点。

滴滴要搞造车,那么等统一的滴滴定制新车进入市场之后,开着自己车的网约车司机势必受到影响;滴滴要搞自动驾驶,那么等运力饱和之后,想要更多盈利的话,司机这个职业就会有被机器和智能取代的可能性。

这些问题虽然短期内不会有很大影响,但是会把已经有利益冲突的平台方和司机方推向更加对立的局面。

02 为什么滴滴着急上市

“这才第2天,非高峰时段订单给到我们的收入已经明显降低了。”

下班回家的路上,另一位滴滴网约车司机这么向我透露。

滴滴的发家成长史,基本上涵盖了中国大陆网约车市场每一次的烧钱大战。2012年,滴滴和快的先后成立,两者在2014年开启了第一轮的网约车烧钱补贴大战,滴滴在当时急于推广的微信支付合作,每天400万400万地“烧”。

经历过补贴大战的人应该还有印象,那个时候打车几乎要比坐公交便宜了,四舍五入不要钱啊。平台在烧钱,司机抢单刷单赚得盆满钵满,用户享受着补贴红利,4个月双方在补贴大战里直接烧掉了20亿,在资本的推进下,滴滴和快的选择了合并。但这不是滴滴烧钱的终点。

2014年底,Uber入驻中国,作为世界资本市场的独角兽,Uber直接推出巨量补贴,滴滴转身又开始了烧钱的补贴大战,在滴滴烧了100亿人民币,Uber烧了10亿美元之后,Uber含恨退出了中国大陆市场,2016年8月滴滴收购了Uber中国,网约车市场进入了“滴滴时代”。

滴滴烧掉的钱,都是投资人的。他们看好滴滴的发展指望着上市后变现。从成立至今,滴滴一共融资23+次,在和Uber进行烧钱大战的时候,仅仅2015年到2016年8月,就进行了8轮融资,这都够其他普通公司融资到上市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投资方上市前投资的钱,基本都是为了上市之后能够翻倍赚回来的。除了投资方的压力,滴滴目前计划的发展方向,不管是国际市场、下场造车,还是无人驾驶,在能够实现成熟稳定的盈利之前,也都是烧钱的项目,这对于滴滴来说也是无形的盈利压力,资本这样耗下去不知道等到回本还要多久,所以滴滴选择了低调上市。

03 滴滴的故事,还讲得下去吗

这两天,不少国内自媒体开始疯狂炒作“出卖数据给美国”,滴滴方面否定了这样的消息。笔者也认为滴滴实际没有“出卖信息”的动作,这次被约谈,官方的措辞也是“防范风险扩大”。

当年顺风车出事儿的时候,滴滴都是直接停掉顺风车业务的,如果真有大家想的那些事儿,估计滴滴也不止是被下架被约谈了吧。

滴滴的动作再大,滴滴司机们每天还是过着不断重复且劳累的日子,送完我,滴滴师傅开启了顺风车模式准备回家,“普通单抽成也就22%吧,这单回家的顺风车要抽成30%,开也不是不开也不是,难啊。”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