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编辑导读:曾经,办理业务需要提前准备好资料,再排上长长的队伍,有可能还要因为资料缺失而反复跑几次。但是随着政务服务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各类政务服务创新举措让申办人感受到了政务服务新体验。本文就政务服务中“智能审批”业务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智能审批”业务内容及其实现思路。

近年以来,全国“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入推进,各省市通过减少和下放审批事项、压缩事项办理时限、减少审批材料、推行电子表单、优化办事流程等各项改革措施不断将政务服务改革落到实处;同时国家包括各省市从顶层设计上进行统一用户体系建设、电子印章和电子证照应用,为更深层次的政务服务创新提供了条件。

政务服务创新步伐不断加快,从“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到“智能审批”、“秒批”、“无人审批”,各类政务服务创新举措让申办人感受到了政务服务新体验。本文就政务服务中“智能审批”业务进行简单介绍,包括“智能审批”业务内容及其实现思路。

“智能审批”是指借助自助终端、PC端政务服务门户或移动政务APP,通过政务服务系统体系对申办人申报的表单信息和电子材料等进行核验判断,实现申办人从事项申报到证照领取无政务工作人员介入,全流程自助办理的审批形式,以提升审批效率、提高办事体验、降低审批裁量权。

一、“智能审批”基本业务流程

各地大力推进的政务服务改革措施,包括减少审批材料、推行电子表单、简化办事流程等,为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的办理从“线下”搬到“线上”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各省市极力推动跨层级的事项要素标准化,也为“智能审批”提供了极大的价值空间,即实现单一事项的“智能审批”,能服务到更多的受众。基于此,可通过对办件量大、标准化程度高的事项进行梳理,形成智能审批事项清单。

具体到业务流程,“智能审批”通过业务系统预设逻辑和系统间的业务交互,对申办人申报的表单信息、材料信息进行智能核验,确保其申报材料满足审批要求,并通过系统自动制证,实现“智能审批”的结果证照自动领取。

从办事流程来看,“智能审批”事项办理可分为下述四个步骤:

1)用户登录认证

目前国家和各省市均已建立自然人和法人认证体系,并实现互联互通;同时,政务服务移动APP或自助终端自带自然人实人认证等的场景优势,以此模拟传统政务大厅的线下身份核验及法人用户授权自然人办事过程再合适不过。

2)表单信息填报

用户通过身份认证,完成用户登录,开始进行表单信息填报工作。表单信息填报的前提是需要通过事项梳理,将办事填报信息及材料信息等进行梳理,通过电子表单组件完成事项申报的电子表单制作,并实现表单中可代入字段、可运算字段等业务字段级别的逻辑。

对无法实现电子表单化的材料,必须保证其全部具备通过系统来完成核验。材料中包含前置审批的结果证照,可通过各地建立的统一证照库实现直接调取和复用;对于垂管平台的结果证书类材料,可通过系统发送服务请求至对应垂管系统,由相应垂管系统进行核验并反馈核验结果。

进一步,对需要电子签章、电子签名等要求的表单或材料,可通过各类电子签章签名服务加盖签章签名,完成在线申报工作。

3)系统智能判断

系统智能判断根据实现路径,在“智能审批”事项申报过程或申报结果后完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政务服务发展到今天,用户认证体系、电子证照库、电子签章签名、政府电子印章等组件构建的基础设施平台可解决“智能审批”过程中各环节产生的通用性问题。

第二,事项电子表单填报过程中,可达到对用户的身份信息和基本信息的调用,同时对可运算字段进行自动运算、校验和纠错,保证电子表单填报信息的正确性。

第三,“智能审批”事项申报过程中需要垂管系统核验的材料,可通过垂管系统验证服务进行材料真伪性、有效性校验。

4)制证和领证

以上系统只能判断通过后,“智能审批”进入制证环节,实现系统自动制证,可通过证照类型配置、证照编码规则配置、证照模板配置、发证单位签章等组件构建线上自动制证中心。对审批完成的“智能审批”办件,系统基于证照模板对电子证照内容进行写入,并对证照自动编码、加盖发证单位签章,生成电子证照,并发送至申办人用户空间,供申办人查阅和使用。

同时,可借助自助终端来集成打证服务,对有打证需求的用户可通过自助终端实现自动打证。

二、思考

“智能审批”服务能极大提高申办人的办事体验,同时通过自助终端、线上渠道等减少政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提升审批效率。

进一步,“智能审批”可引入承诺信用制,系统通过查验和监管,对审批结果进行检查,进一步削减审批风险,实现政务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双提升。

创新方式方法,让新技术赋能政务服务,研究、设计更多针对具体政府业务、轻量可复用的产品,助力政府实现主动、精准、场景化、智能化的政府管理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