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网约车平台们新一轮补贴大战又开始初露矛头,各大平台们纷纷送出大额优惠券抢用户,打车只要几块钱成了宣传噱头。
补贴的本质就是烧钱买量,但是用户忠诚度并不高,薅完一轮羊毛就会转战阵地。而平台为了留住用户花的钱,却是实打实的。所以网约车才会大多亏损。
近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进程,总融资额达数十亿元。如若此轮融资消息为真,那么这将是2021年以来网约车市场的首笔国内股权融资。
网约车市场陷入割据战,谁又能成为网约车市场的下一名“话事人”?
大哥“摔倒”,小弟蠢蠢欲动
网约车补贴大战再次卷土重来,拉新送红包、新用户注册后的优惠券大礼包直接加量、打车单单立减额度飞涨……曹操出行APP显示,除了新人前三单立减15元以外,还有1元购六折优惠卡、拉新得优惠等活动。
然而,即便用户选择颇多,但在打车效率及体验上却并没有多少提升。事实上,在高峰期间,想要打车依然困难。
笔者采访到,小张所住的公寓距离办公地点仅有4公里,最近为了“薅羊毛”,她选择了早上打车去公司。连续五天,小张几乎都需要等待近半小时才能搭上一台网约车。
这种状况并不是只有她一个人遭遇,许多乘客也深有体会。在某软件被下架后,大量乘客及司机被其他平台的优惠和补贴吸引。但是因为这些平台司机数量并未增加,运力总量没有改变,并且大量司机未受过专业培训,因此用户体验依然较差。
司机服务态度差、车内有异味、定位不准……对比大平台,小平台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除了价格上有优势外,难以与大平台所抗衡。
用户选择多但体验差,新晋网约车平台运力抢夺陷胶着
虽然对于很多用户而言,这些不好体验并不会影响他们的选择,毕竟急用车的时候时效性才是核心。因而无论是美团、T3,还是花小猪、曹操出行,争抢司机运力才成了关键。
滴滴在经历了多起事件后,对于平台司机的管控十分严格。李师傅对笔者表示,滴滴除了会通过系统对司机们进行疲劳驾驶的限制,还会有各种培训、考试。并且一旦遭遇投诉,自己的派单就会减少,直接影响到自己每天的收入。
相比滴滴严格的管理体系,新晋网约车平台们暂时没空来对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进行改善。
至于刚融资数十亿的曹操出行,在服务质量上也算是下了苦工。早在几年前,曹操出行成立了曹操学院,引入伦敦出租车的司机培训认证体系,用于培养优质服务专业认证司机,提升司机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
这种通过培训来提升司机的服务能力的举措初衷是好,但问题是这种模式容易遭到司机们的抵触,毕竟没有人想被条条框框所约束,因而容易导致司机的流失。从滴滴流失的司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被滴滴繁琐的管理机制所劝离。
图源:Trustdata大数据《202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
除了上文所说的平台难以维持司机粘性,高质量司机培养艰难,对于后来的网约车平台们来讲,虽然有空窗期为其争取了缓冲时间,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不只有这些。
首先,行业逐渐规范化,给平台留下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网约车的模式主要就是依靠抽佣,但网约车的价格有着极其明显的天花板。早期平台抽佣规则并不清晰,平台可操作的空间留有很多余地。
随着近几年监管机构对于网约车行业的监管不断收紧,平台方的议价权愈发孱弱。当国内劳动成本不断上升,网约车平台的生存压力将不断增长。
其次,商业模式不完善,生态版图割裂而难以形成规模化。
网约车的商业模式并不完善,其商业版图往往是割裂的,其商业形态更像是将传统的出租车模式线上化,只是通过APP打车的形式取代了路边打车;同时司机们不再只能租用出租车公司提供的车辆,而是能使用自己的车。
但每个地域的网约车平台并没能实现相互之间的连接,每个城市仍然需要单独进行管理。就如同每个省市的出租车都是由当地不同的出租车公司进行管理,这种割裂的模式导致网约车平台们难以实现规模化效益。
最后,业态可替代性强,用户使用粘性低且缺乏可持续性。
上文也说道,网约车模式本身与出租车模式没有太大区别,两者之间呈现互补的关系。对用户来讲,自然是哪个平台打车的速度越快、价格越低就选择谁。
但总的运力并非能够无限增长,网约车平台们只能靠烧钱来争抢司机资源,而忽视了对用户乘车体验的改善,而走向了一条恶性循环的道路。
这些平台们并非不知道自己的短板。滴滴踏足、曹操出行推出租车业务……这些都是平台们寻求突破自身业态局限性的举措,但是否会有成效,目前来看还尚未可知。
大平台尚且如此,小平台自然更加艰难。网约车行业里,谁能跨过这几个坑,谁就能够上岸。
服务质量长期难以升级,曹操出行如何避走“华容道”?
如何保证自身的运力不流失,同时提升服务质量,这不仅仅是曹操出行的问题,也是所有网约车平台们都将遭遇的问题。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是否还有解决办法?
1、加速司机准入规范建立,从源头上提升平台服务质量。
规范提升网约车司机的准入门槛,是行业的发展趋势。虽然短期内对平台而言,将会导致运力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但忽视对司机资质的审查,长期来看除了将无法使得平台服务水平提升,同时更可能遭遇监管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通过为司机们提高一定幅度的补贴,将拥有资质与没有资质的司机们进行分级,逐步吸引司机们认可这种培养模式,最终实现良性循环。
但这种逻辑,显然对平台的资金流有着极高的需求。背靠资方的平台们,似乎更能实现这种生态闭环。曹操出行的此轮融资,虽没有公开将用在何处,作为已经深耕网约车行业多年的平台,或许正是为了改善司机对平台的粘性。
2、背靠传统车企,多方式结合减轻资金压力与合规管理。
可以发现,曹操与T3这些后起之秀,背后都有着实体车企作为支撑。车企涉足网约车市场,能够将自己的车辆直接投入建立网约车车队当中,司机无需自己拥有车辆。这种模式将能够迅速地扩充平台的运力,同时在车辆合规上,更易进行把控。
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到网约车市场的争夺当中,在无法从抽佣上挖掘更大的利润空间时,通过向司机出租车辆来挖掘新的利润点,也是网约车平台们所正在做的。
背靠,曹操出行有着部分的运营车辆来自吉利的直接投放,这种方式让平台更易对车辆合规进行管理。相比主要依靠加盟车辆进行运作的平台,这些由背后车企直接供车的平台显然更具优势。
3、扩充业务矩阵,寻找多元化的利润增长点。
国内网约车平台的主要盈利方向几乎只有网约车这一项业务,在上下班高峰期之外,大量的空余运力就因此而浪费。
以Uber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网约车平台,外卖业务正在成为其下一个利润增长点。诸如同城配送、超市配送业务等,能够帮助平台消化各个时间段的空余运力,最终实现运力利润最大化。
2020年6月,曹操出行推出了外卖配送业务,发力同城速递市场;滴滴则在成都、杭州两地上线同城货运……发展副业,挖掘企业增长的第二曲线,这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案。
最后
随着流量红利逐步缩水,约车市场的日子将会愈发艰难。9月1日,五部门对11家网约车平台进行了联合约谈,重心主要聚焦于恶性竞争、营销手段、司机资质上。未来,网约车市场将加速向着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前进,留给网约车平台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或许,网约车行业在未来的某一天,将会与出租车业态合并,这也许才是网约车模式最合理也最可行的终极形态。但至少目前来看,无论是后来者曹操出行,还是处于头部的滴滴,以及带来聚合模式这种新业态的网约车聚合平台们,寻找企业长期的发展逻辑,才是当下能否生存下去的真谛。
本文来自公众号“小谦笔记(ID:xiaoqianshuo)”,36氪经授权发布。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