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尽管半年报成绩单非常漂亮,但依然无法挽救近期下跌的股价。

8月27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玛特发布了自己自上市后首份半年报,在这份半年报里,泡泡玛特营业业绩在持续增长:

财报显示,泡泡玛特上半年的营收为17.726亿元,同比增长116.8%;净利润3.587亿元,同比增长153.8%。其中线上收入6.783亿元,同比增长102.9%;自主产品上半年收入达15.824亿元,占总收入的89.3%;自有IP收入9亿元,占总营收的50.9%;会员数也达到了1142万人。

无论是从哪个方面来看,泡泡玛特的这张成绩单的各项核心数据都非常的漂亮。但漂亮的成绩,并无法阻止泡泡玛特的股价走势,甚至在财报发布后的当天,泡泡玛特的股价依然在下跌。

自去年12月上市后,泡泡玛特经历了一波大起大落的股价起伏。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亿港元,连续两个月一路高歌,涨幅达 52.17%。然而在到达107.60 港元的历史高点后,就开始了一路下跌,如今泡泡玛特的总市值不足巅峰时期的50%,缩水严重。这似乎代表着资本市场和消费者对盲盒开始回归理性,

不过,尽管盲盒市场已趋于平静,但市场仍在积极地生长壮大。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潮玩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接近 300 亿元,预计 2021 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增至 384.3 亿元。潮玩的诱惑依然巨大。

无论是依靠盲盒在潮玩市场先下一城的泡泡玛特,还是52TOYS、TOP TOY这些后来者,每一家似乎都在暗自考量,当盲盒热度下降后,潮玩市场的下一个蓝海是什么?

盲盒巨头的烦恼

尽管占据泡泡玛特收入主导地位的依然是盲盒。但在泡泡玛特的半年财报中并不见盲盒字眼。

“IP+盲盒”的组合曾帮助泡泡玛特成功打出一片蓝海市场,但如今它却似乎正在有意无意略去“盲盒”的标签,而在强调“IP”这个关键词。

泡泡玛特的CEO王宁曾表示,在泡泡玛特上市前后,他们反复跟人解释,泡泡玛特不是一家盲盒公司,而是一家基于IP的潮玩公司。

在泡泡玛特自己的原创IP方面,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泡泡玛特共有6个IP收入突破1亿元。其中Molly和Do分别贡献了人民币2.04亿元(占比11.5%)和人民币2.05亿元(占比11.6%)的收入。2020年发布的新IP SKULLPANDA也在今年上半年实现1.83亿元的收入。原来的收入支柱Molly的营收占比,已经从2017年的89.4%逐年递减,到2021年半年报占比下降到11.5%。泡泡玛特不再仅靠Molly支撑,新IP正在逐渐赶上。

但即使是已经在逐渐调整了一直被诟病的IP收入结构问题,泡泡玛特的股价依然“跌跌不休”。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除了市场对盲盒的消费热情从高涨趋于平稳以外,也与这半年来,盲盒行业诸多负面缠身的新闻有很大关联。

先是今年1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中消协消费提示:经营者销售盲盒当规范 消费者购买盲盒勿盲目》,表示盲盒市场存在商家过度营销,消费者易中套“上瘾”;商家涉嫌虚假宣传,到手货品与宣传不符;产品质量难以保障、假劣,“三无”产品时有出现;消费纠纷难以解决,售后服务亟待改善等问题。在投诉上,某盲盒巨头的投诉帖累计高达 4620条,其中“缺少零部件”“产品瑕疵”等质量问题频频出现。这些连续的负面新闻都在削弱盲盒品牌的誉度。

与此同时市面上其他潮玩品牌也在迅速崛起、不断扩张,出现大量的同质化商品,消费者们对盲盒的新鲜感也在逐渐减弱。

尽管泡泡玛特也在尝试新品类。比如最近半年时间,无论是与美妆、食品以及综艺节目进行的跨界联名;尝试推出了大娃、手办、可动人偶、以及徽章等多个细分品类;还是进军“三坑”,投资“十三余”和“猫星系”;还是试水动画电影,联合出品了《白蛇2》和《哪吒重生》;抑或是数千万元投资美国潮牌集合店Solestage。都是泡泡玛特在为拓展产品类型丰富领域和品类所做的努力。

泡泡玛特首席运营官司德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泡泡玛特未来在衍生品开发上将瞄准三个方向用来开发新品类,拉动消费表现。分别是偏潮流艺术的;偏收藏属性的;以及偏实用性的。

从这些投资和动作来看,泡泡玛特的想法和目标也非常明确:深度绑定“Z 世代”消费群体,持续扩大商品品类。

但就目前而言,这些举措的效果尚不明显,与两部动画电影联动的衍生品反响也并不热烈。新品类也都是因为少量推出,并未在市场上激起水花,只是小范围在粉丝之间进行流通。

在泡泡玛特股价开始下跌的3月,王宁公开表示,计划逐步发展泡泡玛特主题公园以及内容业务。这个想法在8月23日确实的印证。据的公开资料显示,泡泡玛特新增投资企业北京泡泡玛特乐园管理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含城市公园管理、游乐园等。看起来,主题公园计划已经势在必行。

虽然国内外开设主题公园的案例并不少见,比如最近开园的环球影城,国内的方特乐园等。但事实上,这些成功开设的乐园都有着独有的IP故事,比如环球影城有《哈利·波特》、方特有《熊出没》等,来持续吸引游客入园。

然而对于泡泡玛特来说,IP故事向来不是重点,没有故事盲盒依然可以畅销,甚至对于消费者来说,没有故事的盲盒代表着拥有更大的自由度和不被定义的意义。但一旦将舞台转移到主题公园领域,尽管有Molly等IP,但仅靠这几个单薄的形象,无法支撑一个主题公园的运转,没有故事可衍生就成了一个相当致命的缺陷。

如果说泡泡玛特是在为资本市场讲新故事,那么转型到主题公园显然并不是一个好方向。

不只是盲盒,潮玩市场上的千帆竞技?

在泡泡玛特上市前,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以2019年按零售价值计算,泡泡玛特在潮玩市场占有率最高,但也只是以8.5%占比位列第一,并未与其他竞争者拉开绝对差距。

这个第一名泡泡玛特坐的并不稳当。在它身后,52TOYS 、IP小站、、TOP TOY等后起之秀都在摩拳擦掌虎视眈眈。

虽然半年报显示泡泡玛特线下零售店已达到215家,机器人商店1477家,线下实体增长势头良好。但增长良好的不只是泡泡玛特,整个潮玩市场都在提速,赛道的激烈程度和拥挤程度都在陡然上升。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 年第一季度中国潮玩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调研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接近 300 亿元,同比增长44%,预计 2021 年中国潮玩市场规模将以30.4%的增速增至 384.3 亿元。整个潮玩产业依然处在高速的上升期。

面对这个依然广阔的潮玩市场,各家纷纷望风而动。

比如推出的首个子品牌TOP TOY,创始人兼CEO孙元文曾表示,在潮玩领域,TOP TOY不想押注某个单一品类,而是定位“全球潮玩集合店”。

曾扬言要一年开上百家店的TOP TOY的野心并不只在盲盒领域,在它的潮玩集合店概念里,盲盒只是多个品类的其中之一,还包括艺术摆件、手办、BJD娃娃、高达模型、积木等。虽然是新品牌,但凭借母公司名创优品丰富的开遍四五线城市的经验,TOP TOY提出开100多家店的豪言也并非遥不可及。在今年的二季度,TOP TOY的门店已经开到了54家。

而52TOYS的CEO陈威也在媒体采访中透露出更多尝试的想法。他表示,虽然52TOYS与泡泡玛特确实有相似之处,但52TOYS瞄准的是“收藏玩具第一品牌”,这个范畴比之潮玩要更广阔。同时他也提出到了2022年,52TOYS要开出100家标准店的计划。

相比专注原创的泡泡玛特,52TOYS旗下的IP更加多元,既与迪士尼保持着很长时间的合作;还代理了《猫和老鼠》、《樱桃小丸子》、《蜡笔小新》等海外IP;《王者》、《吾皇万睡》、《罗小黑》等知名国创。

至于主打机器人商店的潮玩运营方IP小站,同样在今年大力推进线下店铺的开设计划。目前IP小站线下机器人商店共1982台,较2020年底累计增加361台,除自营体系外还新铺设了加盟机器人商店88台、联营店37台。如今IP小站在营机器人商店已经覆盖了全国79个城市,进驻商业体1279个,开设了6家直营店。

相比着重发展原创的其它几家潮玩品牌,IP小站更偏向衍生产业,IP小站的母公司金运激光认为,由于国内IP衍生品行业还处在发展期,对于这些本身就在做衍生品的产业来说,已经掌握IP运营和渠道布局的公司具备突出的竞争力优势,有望在相对分散的市场中攫取更多的份额。

而去年被B站收购,曾是国内最大的模玩公司的ACTOYS也是潮玩市场上的一支劲敌。ACTOYS在动漫手办、盲盒领域质量都排在上乘,玩具生产经验也相当丰富。

除此之外,还有早就涉足IP衍生品行业,背靠酷的阿里鱼;推出的潮流文化平台“嚯App”;晨光文具旗下长期在文创领域,定位是为中高端文创杂货零售品牌的;以及旗下运营着“长草颜团子”、“Gon的旱獭”、“符录小姜丝”、“制冷少女”等300+知名原创IP形象的十二栋文化等。

在这些飞速扩张的商店里,潮玩市场的定义正在不断地扩大延伸,或许就在他们摆着的这些满目的产品里,下一个蓝海正在潜藏其中。

也许是今年夏天的东奥会上,让跳水冠军张家齐都不忘的“BJD娃娃”;也许是潮物榜单第一名,力压汉服、JK的“棉娃”;也许是树脂玩具、是拼装模型、是可动人偶……但无论如何,下一波潮玩角力场正在它处萌发。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