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在第 14 期新品专题中,序号(1) GRAVITY——在日本做了一个“Soul”,以 14 票的绝对优势胜出,成为本期最受读者喜欢的产品。

与此同时,序号(3)一个打着 Dating 幌子的短视频平台,也因其具有强烈的时尚、营销和 MCN 因素,而受到一些读者朋友们的关注。如果大家都比较感兴趣的话,我们也可以专门出一期来聊~

另外,在这里再次说明一下,新品专题里是不包含广告的,我们做新品的初衷也是希望给社交相关开发者多一些灵感、给普通读者多一些趣味,所以请大家“放心享用”。不过也提醒大家,和白鲸出海其他选题有所不同,新品大多是基于笔者本人作为普通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可能存在一定主观性,所以请大家做投资选择时“谨慎思考”。

我们先来简单地介绍一下 GRAVITY。

GRAVITY 是百度 2020 年 12 月 16 日面向日本等市场推出的灵魂交友 App,仅提供英语和日语两种语言配置。目前 GRAVITY 在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分别获得了 4.7 分和 4.4 分,用户好感度还不错。

上线至今取得的最好成绩是 2021 年 3 月 31 日位列日本 App Store下载总榜第 63,虽然现在成绩有所下滑,但也可以稳定在社交下载榜 Top10。根据Sensor Tower 数据,2021 年 7 月,GRAVITY 双端下载量为 12 万次。

虽然总下载量算不上高,但值得注意的是,GRAVITY 的广告投放也很收敛。根据 App Growing Global 数据,GRAVITY iOS 版本在 2021 年 Q2、Q3 分别投放了 441 条和 235 条广告素材,对于高投放的社交赛道而言,这个量级的广告素材只能算“毛毛雨”。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GRAVITY 虽然仍是一个很早期的产品,但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完成了冷启动。

那么我们下文将从市场选择、赛道选择以及产品设计等 3 个维度分析,GRAVITY 为什么能在日本市场获得一定认可。

百度的社交基因和日本市场积淀

第 14 期新品除了在白鲸出海官网以及公众号发布,同时也被36氪等媒体平台转载,笔者在做用户调查时发现,听到很多诸如“百度做社交有些冒进”、“Soul 模式在国内虽然有一定认知度,但搬到日本感觉不靠谱”、“百度造车刚有一些进展,怎么又分散精力到社交赛道了,还是海外市场”等声音。

但实际上,百度是有自己的社交基因的,而且在日本市场的布局也从未消失。

百度贴吧里的社交基因

虽然现在有所落寞,但我们无法否认的是在 2006-2015 年(09 年之前内部氛围极好,09 年之后全民玩梗)的十年间里,贴吧都可以说是中国头部的社区交友平台,不管多么小众的爱好、多么冷门的游戏,都可以在贴吧上找到“道友”。

根据网友冷鹿回忆,当时百度贴吧有一个“贼吧”,汇聚了全国的小偷在交流“技术”,在被央视报道之后,贼吧被官方封停。尽管这件事情本身有些让人哭笑不得,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百度贴吧在当时的影响力。除此之外,笔者和身边同学的第一批异地好友中有很多来自百度贴吧,后由贴吧转化为 QQ 好友,又有一部分现在已经迁移到了微信。

另外,除了我这今天重点分析的 GRAVITY 以及上文的百度贴吧,实际上百度在日本发布的音乐社交 App Lispon 最好成绩曾位列日本 App Store 总榜第 39。

而我们现在来看 GRAVITY 除了主打灵魂交友,也集合了贴吧的社区问答以及 Lispon 的音乐属性,因此可以说 GRAVITY 不仅不是百度在社交领域的“胡乱布局”,反而是对过往社交产品在新背景下的一次经验整合。

百度在日本的布局

根据百度日本官网消息,早在 2006 年 12 月百度就在日本东京成立了百度日本公司,这也是百度在海外的第一家子公司。尽管百度于 2015 年关闭了百度日本搜索引擎业务,但百度的日本触角从未消失。

自 2011 年以来先后收购了日文输入法应用 Simeji、和东京大学风险投资公司整合并推出了 Popln 原生广告平台、推出音乐社交平台 Lispon。另外百度日本旗下 emoji 平台、睡眠平台 Mintal Tracker 也都正在或曾经获得过不错的成绩。其中 Simeji 曾于 2021 年 4 月登顶美国 App Store 下载总榜第 1,日常稳定在 Top50 左右。

这还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可见性布局——产品,但实际上更加宝高价值的是,百度在日本市场的这 15 年间建立的架构以及对日本市场的深刻本地化认知。在 LinkedIn 统计的 14 位百度日本员工中,包含据分析、工程师、PM、PR、BD、项目经理都众多基础岗位,五脏俱全。

因此,从已有的资料来看,百度既有一定的社交基因、同时也有长期的日本市场积淀,是具备帮助 GRAVITY 在日本市场完成冷启动的能力的。

至于最终能否在日本市场站稳脚跟,还是要看 GRAVITY 是否能满足日本用户的社交需求。

主打星球交友的 SNS 应用——GRAVITY

GRAVITY 在 Google Play 应用商店截图

和国内对诸如 Soul、Uki 类 App 有一个更加细分和精准的名字“灵魂交友”不同,日本媒体和用户将 GRAVITY 定位为 SNS App,即社交网络服务,根据 humblebunny 统计,2021 年日本 Top5 SNS 平台分别为 LINE、Twitter、Instagram、Facebook 和 TikTok。可见日本市场对于社交的划分并没有国内那么细致,而且是把几乎所有包含社交功能的应用都统一划分到 SNS 之中,因此 GRAVITY 在制作营销素材时,会直接将 SNS 关键词融入其中。

而笔者之所以在新品中将标题命名为“百度在日本做了个Soul”,是因为 GRAVITY 在产品模式上和 Soul、尤其是早期的 Soul 有一定相似性。

我们先从注册开始说起。

马卡龙色系匿名头像和摸不着头脑的灵魂测试

目前 GRAVITY 仅支持邮箱和日本电话号码注册,不过相对友好的是,用户无需“架桥”就可以异地直接使用。

当完成邮箱或手机号码验证后,用户需要选定性别,不过 GRAVITY 仅提供了女性和男性两种性别选择。当然,这样的设定并没有问题,不过或许作为一款匿名社交 App,释放更多友好和包容信息可能会更加分,更别说日本不少地区都在为推动同性婚姻合法化而努力。

选定性别后的下一步是根据性别选择匿名头像。以笔者注册的女性用户视角为例,GRAVITY 为用户提供了 24 个风格不一的头像选择,用户除了可以选择头像风格外,还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择7种不同的底色。

而底色也基本属于马卡龙色系范畴,会有一种年轻、治愈、温暖的心理提示。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包括 Soul、KnokKnok、Litmatch 等灵魂交友 App 就会发现,大家基本都会采用暖色调。

在完成账号验证、头像选择、昵称填写以及生日填写后,就来到了账号注册的重头戏——性格测试。

坦白来说,GRAVITY 的性格测试题和笔者在其他主打星球/灵魂社交的 App 中体验的有些不一样。在很多心理或性格测试题中,笔者是会对自己的选择所产生答案有一个心理预期的,但是 GRAVITY 的测试题却是更加感性、主观和虚无的。和 Soul 早期一样,GRAVITY 也提供 6 道测试题,现将测试原题分享给大家:

1、更喜欢在黎明还是在黑夜中出发?

2、星星女神丢了项链,可能会是哪个形状的?

3、面前有好 5 颗星云,你更想触摸哪一个?

4、突然被强引力拉入了某个隧道,你认为是黑洞还是星星女神的指引?

5、星星女神给了你星之碎片,会是那种样式的?

6、星之碎片中蕴含强大的能力,你会用来帮助帮助普通人还是?

在用户完成 6 个问题的测试后,系统将会弹出用户所属类型以及具体释义。根据 GRAVITY 测试,笔者外在性格是叛逆者(想要改变世界),内在性格是爱人者(常向周围人伸出援手)。虽然没能摸清测试题的原理,但是别说,测得还挺准哈哈哈哈。测试结果会显示在用户主页,所有用户均可查看,用户可以随时重新测试。

日本用户对于性格测试的兴趣可以说是由来已久,日本 MAU 排名第 4 的 Dating App With 就是一款主打性格测试、提升匹配的App。

在完成以上所有步骤之后,也意味着账户正式注册成功了。

我们下面来说一下产品设计

目前 GRAVITY 共有社区、探索、发布、信息个人主页等 5 个一级菜单,而每个一级菜单下又有2-3个二级菜单,GRAVITY 将应用的落地页放在了社区的发现页面。

1、内容社区:高频、多元

我们把社区和发布放在一起来写。因为是一个是内容生产区,一个是内容展示区,两个功能互为表里、缺一不可。

用户可以在遵循社区规则的情况下,以表情、话题、音乐、文字、图片、视频、地理位置等任意形态发布内容。值得一提的是,GRAVITY 集成了 Spotify 的音乐接口,用户可以在搜索和推荐位置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歌单并发布到社区。

另外,不少日本媒体将 GRAVITY 和 Twitter 作为对比,这是因为两款 App 在社区处有较强的相似性,都允许用户发布多种形式的内容,且具有话题导向。但不同的是,GRAVITY 并不显示用户的关注数量和粉丝数量、但依然留下了点赞功能,这和其倡导匿名、平等、包容的社区氛围有关,但貌似又没有“全革”的决心。

社区页面目前共包含新发布、发现以及关注等 3 个二级菜单。

在笔者测试的两天过程中发现 GRAVITY 的社区十分活跃,基本上每分钟会有 300 条左右的内容被发布到社区,发布的形态以文字为主、图片次之、音乐再次之、视频最次;发布的内容基本都是在分享自己的日常、心情感受、美食或景色。笔者在发布了内容后立马去社区查看,发现需要翻动3页左右才可以看到,足以见到用户在内容生产上的积极性。

而在发现页面,基本上每条被推荐到发现页面的内容平均点赞量都可以过百、有一半的内容可以过千,有一些内容甚至可以达到将近 5000 次、评论达到 500 次。不同于新发布区,发现区的内容形态以视频为主、图片次之;发布的内容以美食和宠物为主。

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在其他平台上验证过的使用心得的,当平台允许所有形式的内容存在时,视频对图文内容无疑是降维打击,但因为拍摄以及制作视频的成本更高,大多数用户还是会选择发布图文内容。

2、什么是快乐星球

GRAVITY 的探索星球页面,应该是平台内从 UI 和功能上最能体现其星球特性的功能区了。

或许是仍处于不断更新迭代阶段,又或许是受限于平台基数,以笔者注册的女性用户视角为例,GRAVITY 上共有音、恋爱星球、熬夜星球和女性专属星球等 4 个星球。

对于一个初创产品而言,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正确的,可以将有限的人群集中在某几个特定的区域,会形成每个星球都很活跃的社区氛围。一个好的产品除了要会做加法外,其实减法也同样关键。

用户想要加入某个星球时除了需要发送申请,还需要完成测试题,测试通过后方可加入星球发布内容。以笔者加入的熬夜星球为例,被问及了(1)熬夜类型(2)如何处理不礼貌内容(3)如何面对优秀内容(4)无聊时怎么办(5)如何礼貌地和对方打招呼等 5 个问题,用户需要全部答对才可以。以下为熬夜星球标准答案,朋友们可以按需自取:

用户在 GRAVITY 星球上有问答和语音房两个使用场景。

(1)提问与回答。

这就是我们在前面提到的百度贴吧为 GRAVITY 提供的能量。用户在完成审核后,既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等待别人回答,也可以回答别人的提问,这就和贴吧很像了。

从问答数量来看,不同星球的提问数量都已经超出了人工(我)统计的范围,且排在前 50 的问题回答数都可以超过 200 次。从提问的内容来看,除了日常生活中的困惑,还有一些开脑洞问题。

(2)语音房

GRAVITY 的每个星球上都有由用户发起的语音房,目前来看,恋爱星球和熬夜星球语音房最为活跃,基本各有 2-3 个房间活跃,平均每个房间有 20-40 名用户。

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媒体认为 GRAVITY 和 Clubhouse 有些相似的原因。每个房间有 6 个讲话位置,其余用户可以排队申请上麦或者在房间旁观。

3、漂流瓶+语音匹配+文字探索

和很多社交 App 的信息区,除了通讯录和对话框再无其他不同,GRAVITY 的信息区为用户提供了 3 种社交功能。即漂流瓶+文字匹配+语音匹配,后两者每天限量 3 次,随着用户使用次数以及好评次数的增多或者开通会员服务将会获得更多匹配次数。

(1)宇宙探索。

宇宙探索即对话匹配,当用户点击宇宙探索时即可成功和其他用户产生对话连接,在该情境下用户可以查看对方主页、发送文字以及表情包,但在互相关注之前,用户无法向对方发送图片。

在测试周期内,笔者每天的 3 次匹配次数都会用完。而且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匹配效率很高、且应答率很高。这或许和 GRAVITY 对次数进行了严格限制有关,用户很珍惜每一次匹配,因此 GRAVITY 在此处设置了付费点,当用户开通会员后每天

可进行 6 次宇宙探索,较开通会员前增加1倍,可以说从 Tinder 偷师成功。

(2)宇宙来信

通俗来讲就是漂流瓶。当用户开启宇宙星信功能后,用户可以发送自己想说的话到宇宙,与此同时也可以接收到来自其他星球的用户的来信。这里就不多介绍了,和当时微信的漂流瓶本质上无太大差别。

从体验上来看,星际来信与回信的频率没有那么高,不过在笔者发信后的 3 小时内也收到了 3 条回复,整体气势还不错,而且笔者和其中的两个人展开了对话,

有趣的是,有一名日本小姐姐为了和笔者顺畅交流还使用了中文,尽管很明显是机翻的,但是交流的诚。

(3)宇宙通话

和宇宙探索以及宇宙来信不同的是,宇宙通话即语音匹配是处于完全匿名的状态,在语音匹配中、双方互相关注之前,用户是无法查看对方的个人主页的,这个和 Soul 的选择保持了一致。

与此同时,在双方共同关注之前,每次通话时间仅为 5 分钟,当用户互相关注后匹配时长可以增加到 10 分钟。不过在语音匹配当中,双方仅能进行语音通话,不可以打字,这给可能是全平台唯一一个不会讲日文的我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不过抛开笔者不会讲日文之外,几次使用体验都很好。首先,还是匹配效率很高,几乎没有等待;其次,当对知笔者不会讲日文,只可以讲中文和英文,且对方只会讲日文的情况下,仍然没有挂掉电话,全凭感觉聊了 10 分钟;第三,在每次语音匹配结束后,系统会弹出对对方以及平台服务进行评价的弹窗。从平台角度,此时弹窗的回复效率是最高的,从用户角度,有利于增加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感。

4、有趣的个人主页

相较于其他功能,个人主页的设计就显得更加常规,主页会显示用户的性格特征、头像、昵称、用户自选的兴趣爱好等内容。不过值得一提的是,GRAVITY 给用户提供了十分丰富的兴趣选择,除了可选地域、职业、兴趣、音乐、游戏、偶像、运动、其他等类别外,每一个类别下的具体选项覆盖也很全。

另外,GRAVITY 还将订阅菜单放在了个人主页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需要订阅 GRAVITY 会员,可以解锁一日 6 次宇宙通话和宇宙探索功能、去除广告以及获得 VIP 标识。设置的付费点不算多,但前两个还蛮刚需的,因为笔者仅作为测试体验,已经觉得 3 次不能满足。目前的月订阅价格是 8.99 美元、季度订阅价格是 16.88 美元、年订阅价格是 43.99 美元,基本和海外交友产品订阅价格持平。

另外,还还值得一提的是,GRAVITY 在保持了传统日式 App 的 UI 特点同时,又加入了一些新时代的元素,让应用看起来既日系又时尚。

综上,从笔者不到 1 周的测试来看,GRAVITY 虽然仍处于较为早期的状态,但是产品功能和社区氛围的构建还是完成得可圈可点的,不过至于能否最终在日本市场或者增加更多语言到全球市场还是要看百度在 GRAVITY上的后续投入能否跟上,毕竟在过去的很多年,百度未能在海外成为一方霸主和战略摇摆有很大关系。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