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说起长沙独有的网红品牌,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了。

其实除了茶饮之外,长沙这两年还有一个赛道的网红品牌也逐渐崛起,那就是烘焙产品。

除了排队的茶颜悦色,像「墨茉点心局」和「虎头局渣打饼行」这样的新兴烘焙店在长沙闹市街头也是随处可见。而且,照样很火。

火的同时,也吸引来了资本的关注。

当互联网不再是最佳投资标的时,资本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包括红杉中国、IDG 资本、今日资本和美团龙珠投资都在烘焙赛道砸下重金。

前段时间,「墨茉点心局」还获得了来自美团龙珠投资的数亿元融资,单店估值甚至超过了 1 亿元。

注意,我说的是单店估值。

在长沙,「墨茉点心局」已开业和待开业的门店差不多有 30 来家,而这个本土品牌成立才两年时间。创始人以前是芒果台的导演,后来连续创业,但从没干过烘焙行业。

那么,这些卖糕点的街头网红店为啥这么火呢?

最近我看了一份名叫《2021年烘焙行业发展趋势报告》的市场调研报告,里面对于烘焙行业的现状和数据进行了一些分析,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同时也能解答为什么烘焙店突然又火了。

说逻辑前先看他们的产品。

从定位上,这些新烘焙品牌都在主打两个关键词,「国潮」和「健康」。

产品包括蛋挞、麻薯、肉松蛋糕等各种糕点,强调现烤现吃。

我买过几次,味道说不上多么惊艳,但也属于好吃的那种。他们家主打的是现烤麻薯,喜欢吃麻薯的有机会去尝试下。

价格不算贵,单件价格在 6 元到 10 元左右,有的是论斤卖。

一般来说,到店的人都会同时多买几样组合着吃。以我为例,去过两次,每次客单价大概在 20 到 30 元左右。

在目标用户上,以年轻人居多,而且排队的大多是年轻女性。

也不知道为啥,反正我对这些点心类的东西都特别喜欢,发现一些新店或新品总会去尝试一下。

单看产品,不管是「墨茉点心局」还是「虎头局渣打饼行」,其实都大同小异,没什么本质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各家主打产品以及口味上的细微差异。

这些街头店之所以成为网红店,我觉得跟几个因素离不开,分别是人群、社交货币、产品特色。

而资本之所以对他们如此青睐,也有几个关键因素,分别是市场增量、行业格局、消费升级。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聊。

先说人群和社交货币。

我看了下那份报告中对于烘焙食品主要购买人群的分析,其中 80 后和 90 后是主体,00 后反而很少。

其实这一点我倒是挺意外的,按理说 00 后应该是对这些新事物比较好奇和追捧的,反倒奔三奔四的 90 后和 80 后成了主要购买人群。

想了下,或许这种烘焙产品的消费场景大多是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很多人都是当做工作和休息之余的零食享用。

而且从时代背景看,对于点心甜品类的商品,80后和 90 后或许会比 00 后更有兴趣,因为我们小时候其实没那么多好吃的。

另外,女性是消费人群主力军,占比接近 80%。

年轻女性、点心甜品、有特色的门店,很容易让人到一个词,打卡。

确实,这些烘焙店无一例外都开在了极度繁华的闹市区和商业中心。比如长沙的五一广场商圈、国金中心和黄兴路步行街区域。

来这里的基本都是年轻人,特别是三两成群的小姐姐们,到点心局或者饼行采购一些下午茶,顺便拍照打卡,然后发个朋友圈或。

很快,这慢慢就成了一种流行。

同时,到店打卡也成了一种获取社交货币的方式。要知道,打卡本身就是一种社交货币。

说完人群和社交货币,再说产品特色。

烘焙店其实不少,大街小巷总能看到一些。但不知道你们发现没,这些烘焙店的产品都是大同小异,似乎是一个学校培训出来的。

但这些新国潮点心店的产品却有他们自己的特色,比如加厚款蛋挞,一口咬下去会有十足的满足感。

低糖健康用料也是他们的推广策略之一,号称小孩孕妇都可以放心吃。因此,也形成了自己有别于其他烘焙店的产品特点。

人群、社交货币、产品特色,加上品牌本身的营销和资本助力,出圈火爆就是逻辑成立的事了。

至于资本为啥青睐这些新品牌,其实也有逻辑可循。

首先,中国烘焙行业的增速很快,过去几年都保持了差不多 10% 的增速,未来 5 年也将维持 7%左右的增长。

这个增速,远超全球烘焙行业的市场增速。

说白了,盘子大、增长快、有钱赚,市场增量大,所以资本青睐。

其次,中国烘焙行业的现状特点是分散、集中度低。

简单说,就是小品牌小作坊太多,头部品牌没有形成规模效应。

市场上将近 90% 的烘焙店都是小品牌小作坊,而行业前 5 的品牌仅占全行业规模的 10.8%。

这么看的话,统一的行业格局还没有形成,依然有巨头形成的空间和机会,这也是资本青睐的原因之一。

参照成熟市场来看,香港、新加坡和日本的头部品牌市场占比能接近 40%。

这么一来,中国的头部品牌增速至少还能翻几倍。

最后再加上消费升级,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老百姓在食品的选择多样性上有需求爆发。这些,都是市场得以增长的因素之一。

所以在我看来,市场增量大、行业格局不稳定、消费升级变化,成了资本入局的关键要素。

看明白了这些逻辑,就不难理解这些街头网红店为啥这么火了。不过,凡事都没有绝对。

全国像长沙这样的网红城市没有几个,核心地段所辐射的用户人群也有一定的限制。

加上烘焙产品本身的非长期性特点,这都决定了品牌要走规模化路线所面临的挑战。

类似的网红品牌其实不是才出现的,早在几年前就有,而且有的早已销声匿迹。

不过现在的网红品牌和当初的相比也有几个区别,一个是时代背景、一个是人群特征、一个是资本助力。

至于这样的网红店能火多久,至少如今还是一个问号。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