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一早打开,我看到一个#国家反诈app有多牛#的话题冲上了热搜第一。
里面大概说了这么一件事:一个社区民警接到一个老大爷的投诉,说自己儿子一打来电话,国家反诈中心的App就提示他对面是骗子,结果所里一调查,就成了下面这个样子:
热评:当代半自动大义灭亲
这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后面再说,我们先聊一下这款真正意义上的国民级App到底有多火。
想必最近一年,很多人都感受到了国家宣传反诈骗的力度,不论是走,逛超市,还是刷手机,到处都能见到反诈骗相关的提醒。这些宣传最开始还很“正经”严肃,到后面,走向就慢慢变得好(gao)玩(xiao)起来。
比如在浙江宁波鄞州区的百丈街道,民警拉出了这样接地气的横幅,“3月,舟孟社区几位女士觉得刷单能赚钱,结果钱没赚到还总共被骗了两万多……”
逛个菜市场,也能逛出现实主义教育那味儿来。
杭州钱塘新区为了宣传国家反诈中心App,还搬出了特警,不过不是为了维护秩序,而是鼓励大家和年轻帅气的特警合影——前提是扫码下载反诈App。
这个国家反诈中心App,到后来更是成了各地宣传反诈骗的主角。
在深圳,怎样可以摸到警犬?答案是下载反诈App。
去文和友怎么才能不排队?答案还是下载反诈App。
这波不亏
不过真正把国家反诈中心App带火是直播。App在今年上线后,来自河北秦皇岛海港区公安分局的反诈民警陈国平开始通过直播连麦PK的方式,向广大网友宣传反诈App。因为连麦对象看到警察后的反应过于真实,陈国平的直播非常受欢迎。
宣传反诈App在抖音、的直播间甚至出现了“人传人”现象,和陈国平连麦后的主播纷纷接过了他的接力棒,号召自己的粉丝下载App。
“现在哪个网络主播没跟老陈连线,都是影响力不够的表现。”
“全中国基层工作人员几个月的宣传,顶不过陈警官一晚上的直播。”
网友的留言真实反映了陈国平直播的热度。在直播了一段时间之后,国家反诈中心App迅速冲到了苹果App Store免费App排行第一的位置,且根据Sensor Tower商店情报的最新数据,这款App上榜了App Store今年8月全球热门移动应用下载量Top10,排名第七。
所以这究竟是一款怎样的神奇App,能让老大爷“成功”把自己儿子送进派出所?
国家反诈中心App其实是由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开发的一款防诈骗手机软件,正式上线于今年3月。打开它,首先会提示你选择具体到区/县的常住地,接着进入到登陆界面。除了直接输入手机号登陆外,还提供了、QQ和微博三种登陆方式。
而文章开头提到老大爷之所以一接到电话就会有防骗提示,使用的正是反诈App的“来电预警”功能。每当有陌生电话打进来,反诈App就会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比对判断该电话号码是否是诈骗电话,并给出“疑似诈骗电话”的示警。“来电预警”功能同样可以用来识别诈骗短信。
老大爷本以为是App的问题,结果没想到是自己儿子真的有问题。警方询问了他儿子的信息后,顺藤摸瓜就直接抓了他儿子所在的团伙。
当然,开启这一功能需要用户授权手机的联系人、通话记录和短信等等权限,苹果和安卓手机在开启步骤上会稍有差异。此外,安卓版的反诈App还比苹果版的多出了一个“App自检”(监测手机里有没有可疑的App和安装包)功能。
因为以上功能足够实用,也成了很多人会下载反诈App的原因。
很想给家里的老人下载一个了
当然反诈App的功能还不止这些。
骗子很可能会用不是公安数据库中标记的诈骗电话来给你打电话或发短信,来电预警无法识别,这个时候如果你觉得对方身份可疑,就可以用反诈App的“身份核实”功能来验证对方身份的真实性。方法是输入他的电话号码后发送请求,他会收到短信,引导其进入反诈App进行人脸识别核实身份。
当然也有很大可能是,对方通过了人脸识别,证明了自己是个真人,用户还是无法判断他究竟是不是骗子(尤其当你被对方骗得团团转正上头)。如果这时他提到了钱,那下面就了。
反诈App还有一项功能是“风险查询”,用来查验对方给的支付账户或银行卡号是否存在异常(也可以查证对方给的网址和微信/QQ账号,不过每项每周只提供三次查询机会,每天至多一次)。身份核实和风险查询双管齐下,对用户判断对方到底是不是一个经验老道的骗子应该是够用了。
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用户已经有所怀疑的情况下。如果你单纯到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怀疑,那可能这款App的这些功能也帮不了你。
你也完全可以对自己遇到的骗子进行举报。反诈App里的“我要举报”功能相当于让大家来扩充数据库,让全民都参与到反诈骗的行动里。
其实说到底,反诈App只是一个防范工具,就像反诈民警陈国平说的,“这个武器使用得好不好,还是要靠我们本身的防骗意识和防骗知识。”
来自公安部的数据是,今年1月到5月,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1.4万起,打掉犯罪团伙1.4万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4万名,成功劝阻771万名群众免于受骗,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991亿元。这些数字听起来还挺吓人的,可见现在电信网络诈骗的规模有多庞大,甚至前段时间还有985院校研究生组团诈骗,涉案金额超过1亿元的新闻。
大多数人都觉得诈骗离自己很远,但在现在这个人人几乎都没有隐私的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能是潜在的受害人。网友@白帽子小龙说得很理,
“你以为骗子玩的是套路、他们玩的是心理。充分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诸如:贪心、好色、善良、恐惧、自信。最好的方法还是大家多看看关于反诈相关的新闻,自动去获取知识。因为诈骗份子的手法套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升级改造。”
从这个意义上说,国家反诈中心App里的各种现实诈骗案例反而能帮到更多人。
·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