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这可能是各家大厂公关部门最黑暗的时刻:

他们为了中秋月饼苦苦钻研的配方,精心设计的包装,皓首穷经编出来的文化典故,都毫无防备地输给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对手——

上海市宛平南路600号。

这个神秘的地址还有另一个响亮的名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

2021年中秋节前,这个名字像一道圣光,烙印在了月饼的身上。

从这一刻起,月饼不再是月饼,晋升为名震江湖的,精、神、饼。

今年月饼界千姿百态的网红大战,谁也没干过精神饼。

江湖传闻,这款月饼吃一口精神抖擞,吃两口啥病没有。疗效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不仅是名副其实的精神食粮,还一举改变了人们表达关爱的方式。

“亲爱的,饼不能停。”“宝,该吃饼了。”

如此奇珍,自然也是有些门槛在身上的。

这款月饼只在医院食堂对内部人员发售,里面没人,想尝一口根本不可能。

搞得无数网友恨不得当场去宛平南路挂个号:

“最近精神不太好,医生能不能先给我开两个疗程的月饼?”

谁能想到,家里长辈不知从哪里提回来的、印着“精神卫生中心”的月饼,前两天还在被嫌弃不太吉利:

转眼就成了年度最牛社交货币,叫朋友圈的黄牛抢破了头。

时代变了,从前老上海拿来骂人的“侬该去600号住一住”,现在因为这块饼,全网争当精神600号人。

打开代购页面看一看,只见“精神饼”几个大字已与爱马仕、宝格丽、迪奥们并列。

还是排在最前头、最快卖完的那一个。

这月饼原价不过百元,但由于为它抓心挠肝的饼友太多,如今已经被炒到了1288元一盒的天价。

不少手里有饼的荣誉饼友此时愕然回首,才惊觉自己轻描淡写啃的那两口,每口能值500块。

还买什么基金炒什么股,年度最佳理财产品非精神饼莫属。

人类的热情或许就是这么出其不意、毫无规律。

精神饼一夜之间荣登顶流,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这头馋坏了网友、乐坏了黄牛,那头不断有600号内部人员紧急辟谣:“不要来挂号,来了也买不到。”

疫情期间医院工作强度本来就高,回头再涌入一堆饼友,实在有点招架不住。毕竟上海市民是一种在台风当天也要打着伞去排队抢月饼的神奇生物。

这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吃饼大队要是排到医院里去,该院食堂阿姨可能会累得当场辞职。

在这一方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就不如贵州省人民医院有经验。

如果你身边有个来自贵州的朋友,那你一定听过省医月饼的赫赫威名。虽然它的名字并不在贵州特产排行榜上,但这不妨碍贵州人民流着口水把它视为精神图腾。

跟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不一样的是,省医月饼的出圈不是因为Logo好笑,便于网友们从中作梗。而是因为它们家的云腿月饼实在是,太好吃了。

贵州人都知道,省医有四十个科室,其中最著名的是膳食科,在全国处于绝对领先的水平。

一开始省医月饼基本没有包装,就是一个大塑料饭盒装着,送礼都很难拿出手,贵州人来买,目的十分单纯,真就图口好吃的。

每年中秋前后来这儿排队的人,比看病的还多。

甚至有当地阿姨凌晨就拎着小马扎来排,一边等开门一边织毛衣,等月饼排到了,毛衣也织好了。

我很怀疑英国跳水名将戴利亲自去过排队现场,并取得了一些先进经验,才会在今年奥运会的观众席上凭借织毛衣名扬四海。

说回排队的问题。贵州省医为此想过不少办法,比如凭票购买、设置其他分销点等等。但你永远不可能拦住一群馋疯了的市民。

后来,竟然有人抢注了“省医月饼”的商标,市面上出现不少败坏口碑的山寨货。

一怒之下,省医食堂干脆注册了“盛意月饼”的名号,独立门户,专门做起了月饼的买卖,分店、网店轮番上阵。

俗话说要抓住贵州人的心就得先抓住贵州人的胃,这一定律在省医月饼身上得到了充分证明。

关注他们家的账号,迎面看见的就是:“只有这一种口味。”“买多少都不包邮!!!”

独家秘方在手,任性霸总我有。

生意到底有多好呢,每年一到月饼季,光是防伪知识普及都需要连发好几天的推文。

人家都用上三维码防伪系统了!不少社畜潸然泪下,顿感自己混得还不如一块饼。

有网友根据销量推测,省医月饼科一年的营收,得有两个亿那么多。

但其膳食科科长曾在媒体采访中羞涩辟谣,太夸张了,我们也就突破了五千万,才刚开始做破亿的准备而已。

其实很多医院食堂都会自己做月饼,但能像贵州省医或者上海精神卫生中心这样一饼成名的还是凤毛麟角。

成功出圈的要么是月饼真好吃,要么是天时地利人和,创造了精神饼这种莫名其妙又叫人欲罢不能的神梗。

不信你看,医院跟精神饼同时推出的明明还有朴实无华的广式豆沙,和在上海本地人心中地位超然的鲜肉月饼。

但同饼不同命,没有“精神”logo加身,这两种月饼技艺不算出众,可替代性太高,在网上的命运也只能是无人问津,撩不起什么水花。

尽管医院与月饼的众多联名案例有成有败,但这件事证明,人类或许已经没办法阻止月饼的内卷了。

连跟美食八竿子打不到一起的医院都已经被卷到了风波中央。

说起来月饼本身算不得什么健康的食物,高甜、高油、高脂的特征,注定让它被排除在健康饮食习惯之外。

小时候它在我心中的印象还与“难吃”牢牢捆绑,那时候爸妈从单位拎回家的月饼,重得像块土疙瘩,一个能顶两碗饭。

明明家里没人爱吃但又不能浪费,被老母亲逼着拿月饼当早餐的经历,是我多少年都忘不了的童年阴影。

但它又是个你觉得恨、却离不开的东西,中秋节不来两块,总觉得差点氛围。‍

说它过度包装、热量太高、难吃的新闻年年有,但排队预约、高价抢购的新闻也年年有。

尤其是各地的老字号月饼,总有一批信奉老师傅手工的市民,每年为了限量月饼情绪激动。

上海人买光明邨月饼风雨无阻,能站那排5个小时;广州人认准一家的饼,天不亮起床排队是常事;

长沙过中秋的时候高温还没过去,一样阻止不了他们打着遮阳伞守候一块月饼。

半岛酒店嘉麟楼的月饼还引发过一场著名的事故,当时一大批老饕在门口排了半天,等终于轮到他们了,月饼卖完了,急得人当场就报了警……

原本抢月饼还只是当地老一辈市民的传统活动,但这两年社交平台上如火如荼的月饼大赛,默默把年轻人也拉入了战局。

他们抢的不一定是老字号,而是谁家的联名够大牌够华丽,谁家的包装最贴心最精致,谁家的口味最新奇最洋气。

总之月饼可以不吃,但朋友圈不能不晒。

另一方面,月饼也确实是餐饮界兵家必争的好生意。

以广州酒家为例,他们家月饼的毛利率高达62.27%,堪称点心里的印钞机。

买家越来越年轻化,市场越来越大,月饼的内卷也就越来越让人眼花。

如果说往年的奇葩月饼之奇,还仅在于口味,那么现在他们早已升级换代,开始布局于功效。

你永远也想象不到月饼馅里能塞进去什么东西。

比如甄嬛最爱的阿胶,绿油油的外衣之下裹着浓浓的驴的味道;我还刷到过某所高校的药膳月饼,掰开一看,馅料里几颗饱满圆润的枸杞格外鲜艳夺目,咬一口梦回迪厅,给你枸杞配啤酒般的奇妙感受。

此创意着实不拘一格,令我大为震撼。

看来看去,可能只有低糖低脂的月饼配方,最不容易制造惊喜。

但这种变革一样存在风险,前几天某大厂因为沉迷减糖而闹出的“大V泻邀”事故,已然为大家上了有味道的一课。

最有意思的是,以前群嘲天价月饼、过度包装的时候,卷起来的是月饼商家们。为了抢夺市场份额、注意力,拼命把一块月饼整出绝世供品的范儿来,搞得大家没有其他选择。

但如今,卷得更厉害的反而倒像是买饼人自己。

就拿精神饼这个事儿来说,人家医院明明是给内部员工发福利,愣是被广大网友给捧成了网红月饼的年度冠军。

不过,卷归卷,还是要建议买卖双方都谨慎考虑卷的尺度。

比如下面这个中药月饼,按理说它完美符合走红的要素:知名医院跨界干厨子的活,口味剑走偏锋,据说疗效显著。从面皮到馅料层层深入,放的都是党参、陈皮、杭白菊,说是吃了能开胃健脾,大有好处。

但这……饼饼心里苦。

网友纷纷表示,此饼实在不知从何下嘴。

直到有人给出完美解决方案:这饼不是用来吃的,是用来熬凉茶的。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毕竟在卷成这样的月饼面前,也只有魔法能打败魔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