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园区的人类观察员
开学半个多月了。整个暑假无处可去、不得不每天跟着我一起上班的小孩回学校上学了。在我工作的地方短暂活跃了两个月的各种年龄段的儿童也暂时消失了。
儿童增加了这个工作园区的人类多样性。工作的人都是相似的,而儿童各有各的不同。上午十点,正是公务繁忙的时段,我一边打字填表改稿子,一边听到楼下传来多名婴幼儿的嬉戏声。一楼大厅有和小童打羽毛球的大童。麦当劳肯德基汉堡王——这些西式连锁快餐厅的角落里,时常坐着一位青少年,头戴无线耳机,脸上一副神鬼莫近的表情,桌上堆着作业本、教科书、笔袋…...
青少年对于学习环境十分讲究。羊杂汤肉夹馍兰州拉面花溪米粉猪脚饭,这里中式快餐店也到处都是啊,但是中餐店里大功率抽油烟机轰隆隆地响,每张桌子上都摆着油壶醋碟,甚至贴心放有几个蒜瓣,将桌子用于进餐的属性十分明确地标记出来,青少年就不去了。
青少年是最难相处的,婴幼儿则十分可亲,中午在中餐馆吃油泼面,有个2岁不到的幼童反反复复,沿着长长的卡座沙发爬向我,嘴上咿咿呀呀说着狠话“打你打你打你”,脸上却是温暖又天真的笑容。他的爸爸妈妈都在餐厅工作,妈妈和其他人一起,把外卖放进纸袋里,封好口;爸爸在收款台负责点餐,同时还负责一遍遍劝说顾客,在某点评网给予好评,可以赠送一杯饮料。
软件园区的餐厅,一边用互联网的用户增长逻辑帮互联网公司获客、在平台运营自己的店铺;一边以极高的效率生产标准食品:五十六份油泼面,被放进五十六个纸袋里,喂饱园区内的五十六个程序员……我的脑海里为何响起《狮子王》“The Circle of Life”的旋律……
在中午十二点的餐厅,堂食客人十分稀少,外卖袋子堆成了山。暴脾气的外卖骑手会和店员吵架,好脾气的外卖骑手在等候时会顺手帮其他骑手找外卖、递外卖。幼童七月还在餐厅长椅上爬来爬去,八月就在餐厅跑来跑去,整个夏天肉眼可见地长大了一点。
和父母一起上班的孩子
我最喜欢看的是偶尔才会出现的、和外卖员一起上班的孩子。因为他们懂事又聪明。他们帮父母拎外卖,帮父母按电梯。为什么帮父母按电梯能充分体现出儿童的智识水平?
因为在我们这里,如何按电梯可以出一道应用题:已知大厦A共有20层,有甲乙丙三部电梯,其中甲电梯为每层都能去的货梯;乙电梯只在1层及12层以上停;丙电梯只在1层及5~12层停,现有一位心急火燎的外卖员,手中外卖要分别送往4、5、8、12、16、20层,其中送往4、16层的订单眼看就要超时,请问他要如何搭乘电梯,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走最少的楼层,将手中所有外卖稳妥送达?
当电梯里挤了好几个心急火燎的外卖员时,这道应用题可以更复杂,外卖员们会互通信息,合并同楼层订单,重新分工。
“巨兽”与“贫民窟”
现在我要正式向大家介绍我的办公场所。软件园区主要由各大互联网公司豪华的办公楼组成,例如老牌互联网公司百度的两幢楼、腾讯的一幢楼、新浪网易所在的楼、滴滴所在的楼等等,但快手所在的楼就东一幢西一幢,这里也有那里也有,这表明它是互联网新贵,公司人多,入驻园区较晚,只能到不同的办公楼里分散租用办公室。
周围环伺着体量庞大的互联网“巨兽”,而我工作的地方堪称软件园区的“贫民窟”,专门收纳小公司。这是一个迷宫般的超级办公楼群,楼群由三幢高楼组成,四楼以下中间有廊桥连接。在这三幢楼里有公寓,住有少量普通居民,此外就驻扎着大量来来去去、边边角角的小微企业。
一个企业信息查询软件告诉我,在我的位置方圆1公里范围内,有15787家公司。就算只有5000家公司在这楼群中吧!每家公司员工2名,也至少有10000人在这楼群里上班。10000个身体健康的人,每天至少也会制造出3000份的屎,坠落到这三幢楼的管道中……办公环境可想而知相当一般了!
然而这里的便利性却无与伦比。我怀疑这15787家公司,可以解决我人生中的所有问题。三幢楼里有好几家银行,两个便利蜂、一个麦当劳。太极拳馆和石油技术公司比邻而开,提醒你利用地球古老资源赚钱的同时莫忘中国养生智慧。地下一层的美食广场集齐所有下沉市场餐饮国牌:蜜雪冰城、1点点、华莱士、永顺炸鸡……每到中午,地下一层就洋溢着一股乙基麦芽酚的味道。
程序员和儿童一样,无论什么食物都能吃得高兴,吃最简陋的食物,也能创造出巨大价值。一名儿童即使此刻正在食用辣条和干脆面,也是不容小觑的,因为他拥有无限大的未来。
我可以在这三幢楼里坐着电梯上上下下,打开通往不同楼道的门,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我的入职体检就是在楼里一家连锁体检中心完成的。工作时发现需要一把长尺,立刻起身坐电梯,去一层的文具店买一把。中午在楼下吃完饭,可以去楼上找个健身房健身,健完身去旁边的盲人按摩店按摩。再坐电梯回公司上班。至于手机贴膜、电脑维修、验光配镜、补牙洗车……当然都不在话下。电梯就是行驶在大楼内部的公交车。
19世纪的“未来世界”
我每天早上八点就来上班,因为到了九点半以后,这个软件园区就会非常堵车,你进不来,也出不去。从八点到十点,附近的地铁站和互联网公司的员工接驳大巴,带来无尽的人潮。我的窗外,是“无敌互联网公司员工上班景观”。
而我所在的小出版公司,只有十几个人,做的是和窗外世界步调如此不一致的学术著作和经典著作。负责印务的同事说话带着河北口音,跟编辑在书架前讨论了半天《神曲》的印刷事宜,我在恍惚中有种错觉,几百年前的佛罗伦萨出版商说话就是河北口音的。
我的工作是编辑。我每天看稿子,改稿子的错别字、病句,然后把书做出来。我现在编辑的书,以爱迪生为线索,回顾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电灯从被发明出来到成为人类文明必备之物的整个过程。
书里说,那时的作家都喜欢记录自己一生中遇到的发明:蒸汽机、缝纫机、割草机、石油钻探、照相机、留声机、电影、甘油炸药、轮转印刷机、电报、电话、硫化橡胶、分光镜……
我也是作家,我也生活在一个不断涌现的新科技迅速改变世界的时代。如果要我来记录一生中遇到的发明,那就是:可以在网上和人聊天了;可以在网上看到全世界的信息了;可以在网上买东西了;可以随身携带电话了;可以在随身电话上上网买东西了;可以在随身电话上聊天、叫外卖、交水电费、挂号、看医生、交作业了……啊啊啊,这么说来,我的手机和我工作的办公大楼性质非常相近!我在大楼里完成各种各样的事,我在手机上也完成各种各样的事。
“19世纪的美国人审视所有这些他们祖父母那一代人所不知道、不曾想象过的事物之后,只会好奇:接下来还会有什么?”
只有在有生之年,可以看到自己的生活不断发生变化,而且变得越来越好,人们才会对未来比对过去更感兴趣。
在电力推动着新发明层出不穷的那段时间里,人们去博览会观看新机器,杂志讲述科学原理、教人们自己动手制作发电机,专利法案保护每一个普通人的发明。每个人都有可能参与到对未来的改变之中。人们渴望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科幻小说和乌托邦小说受到了大众欢迎:“许多作品都设想了世界若是发明创造不断诞生且能量无穷无尽会是怎样一副场景。这些作者对于人类科技发展下的明天究竟是一个美好的甜梦还是一个可怕的噩梦持不同意见,但是他们都认为,未来世界里人造光会相当普及。”
汇聚大量互联网公司的工作园区,其特性就是人员密集、用电量大、人照光24小时照亮园区。这里的确是个19世纪的“未来世界”,只是因为过于高效而显得有些沉闷和乏味。写到这里我觉得有些对不起19世纪的人,我应该每天驾驶飞船去宇宙传播文明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