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在人生第38次相亲烧烤局上,坐在对面相亲对象看着酒单,皱了皱眉,说“算了,还是来瓶可乐吧!”我问怎么了,他说 “啤酒我只喝精酿,喝水啤,等同于喝尿。”

犹记得我第一次听到“精酿”这个词是在一个恋爱综艺,一位在金融行业风生水起的女嘉宾介绍自己的兴趣是:听黑胶、爱撸猫、懂精酿。那个时候“精酿"就给我留下了一种高级的印象。

精酿,仿佛是一个暗号,就像真正的豪门从不穿奢侈品,他们只穿私人订制,对上了dresscode才能坐在聊天。

我猜,相亲对象是想给我留下品着精酿发光的第一印象。

可是我觉得:怎么喝个啤酒都能装X呢?

简单采访了一下身边人:

90后金融男性说:不就是个啤酒吗?能装啥?

40+男士说:男人买贵的,不是傻就是为了炫耀。如果价格高于价值,那就是装。

对于精酿,不同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于是,我找来了牛啤堂联合创始人小辫儿、大跃啤酒、台湾某酒厂老板、重度精酿消费者黄子婴,来回答关于精酿的九大疑惑。

01精酿难喝,像极了爱情

1、精酿又贵又难喝

牛啤堂:哈哈哈,那是因为他没有跟我一起喝,粗略的统计的精酿就有300多种风格,酸甜苦辣咸都有,他还没有找到自己喜欢的口味。

酒厂老板:同意楼上,但是在尝试的路上绝对会喝到不是自己预期的口味,像极了爱情。

消费者(黄子婴):“好喝” 因人而异。就像鸡尾酒,喜欢喝低酒精度莫吉托的人,会觉得dry matini难喝,但并不妨碍这两款酒成为经典。

氢商业:三位喝的不是酒,是人生啊!

2、喝精酿就是为了装X

牛啤堂:确实好多人这么想。前几天我和一桌人吃饭,开了瓶大绿棒子,还有人说“小辫儿你堂堂啤酒圈的KOL,怎么能喝这个呢?”反正我是什么啤酒都喝,不能因为我是做精酿的,就把自己束缚住了。更重要的是什么场景以及跟谁喝。

酒厂老板:喜欢装X的人,茅台酒瓶子装水也可以。

消费者:你咋不说喝咖啡、喝奶茶也是为了装X?

氢商业:卑微小编狗头保命,不敢拉踩

3、精酿是中产专属

牛啤堂:带有中产属性,但不是专属。只不过这部分人更愿意多花钱,多了解尝试不同口味。

酒厂老板:每种产品都有高中低端产品,找到你可以负担、喜欢的酒就好了。喝酒就是喝酒, why so serious ?

大跃:不是。近代精酿的起源,是啤酒爱好者追求不同口味,开始自己动手酿酒。

消费者:现在的价格已经很亲民了,大多数人都能够负担,只是看你愿不愿意。

氢商业:精酿的英文是craft beer, 直译为手工啤酒,2011年啤酒爱好者高岩出版了《喝自己酿的酒》,吸引了一群啤酒爱好者的聚集。2012年在高岩、小辫儿、银海的聚会中,“精酿”从“微酿”、“精酿”、“精工”、“手工”中脱颖而出,统一并逐渐流行开。

1933年美国取消禁酒令,美式淡色拉格(American Pale Lager),也就是我们现在喝的工业啤酒,因为更容易大规模生产而流行。

注:上表描述为精酿啤酒和工业啤酒的普遍性特征,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产品

4、精酿卖得贵,全是智商税

酒厂老板:No。有些酒卖得贵是因为运送保存条件苛刻,从罐装到终端消费者,永远cold room保存,品质好很多;有些酒IBU (International Bitterness Units 啤酒苦度)比较高,里面的苦味原料啤酒花的价格又很高,所以贵;酒精度高的酒也会贵一点,酒精浓度=麦芽用量,还是成本问题。当然也有些商人利用信息差去哄抬价格,类似炒鞋。

消费者:No。同等环境下精酿没有贵很多。主要是现在市场鱼龙混杂,很多品质很一般的啤酒也挂上精酿的名头,开始卖高价,这才是智商税。

5、喝精酿必须要懂背后的原料、工艺、种类、文化、历史

牛啤堂: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是专家,不过懂一些背后的故事,更能喝出滋味儿。比如有一款酒叫GOSE(古斯),酿这款酒必须加盐。因为最初用来酿这款酒的水源来自德国的GOSE河,含盐量很高。现在我们想要复刻这个传统风格,就要模仿唯一的“咸”味风格活化石。

酒厂老板:买LV需要了解制作工艺吗?吃需要了解怎么做菜吗?不懂,但是会醉,这就够了。

消费者:借用一句喝茶的话:茶无好坏,适口者真。如果是为了甄别酒的好坏和价格,那了解知识就很必要了。

02千万别来酿酒,还是上班香

6、精酿屋有三大特点:店面隐蔽、门前无自然流量、老板不是有病就是有钱

牛啤堂:这个我要用实例反驳你,我们的店不管位置在哪里生意都好。精酿其实就是餐饮业,经营好坏看的是品牌和团队的运营,比如地段、装修、服务、餐食。靠情怀苦苦支撑生意,这只是在精酿生意发展过程中必经的一个时期。

大跃:很多精酿酒厂起家时创始人没有钱,所以只能选择较偏僻的地点开业,最后因为酒的品质吸引了大量的人群。

酒厂老板:说精酿贵的就是去这种店消费的人吧!我都去超商买,如果要比较划算的价格,可以去bottle shop(瓶子店),价格对比酒吧更便宜,选择也更多。

7、便宜的精酿=假精酿

大跃:不同意,贵贱不等于真假。

美国啤酒酿酒师协会(BA)对精酿的定义是:

小型(年产量少于600万桶)

独立(资本独立,不被酒类企业控股,大型啤酒厂最多占股25%)

传统(酿酒方法传统,啤酒风自于酿造工艺或原料)

这三条并不限制精酿的价格,但实际上,因为精酿啤酒酒厂用料考究、产量又小,普遍精酿啤酒价格要高于量产型工业啤酒。

牛啤堂:精酿的成本跟产量也有关系。楼上说的这个年产量600桶的数字,它是根据美国历史上第一家精酿酒厂Sam Adams 的年产量作为标准的。如果SA的产量增加,那么精酿的定义也就跟着变了,成本自然就会下降。

不过,现在市面上确实有很多伪精酿:用粗陋的设备和廉价的原料,没有生产资质,只是因为是小作坊的私人酿酒,就敢说自己是精酿。

消费者:不赞同。产品的定价还要考虑门店的环境、地段等各种附加费用。比如成都玉林有家精酿酒吧叫“”,他们家的酒便宜好喝,原因是门店开在马路边,吧台在一个小屋子里,客人只能坐在路边的露天桌椅上喝酒。

8、精酿很贵,所以精酿厂老板很赚钱

牛啤堂:赚钱要靠运营,一款酒就算卖得贵,卖不出去的话,也赚不到钱。

消费者:引用一个从程序员下海开精酿厂的朋友的原话:“不知道当时是不是脑子被门夹了去开精酿厂,现在痛苦不堪,真的还是工作香,你千万别离职跑来酿酒。”

氢商业:不吹不黑,这里仅举个反例。“10元小酒馆”、“酒馆届的”海伦司,靠着年轻人的努力,9月10日在港股上市,市值接近300亿港元。

曾经有博主把所有酒都点了一遍,总共花了182元。此刻,LOGO上高举的酒杯仿佛是星星火炬,昭告所有人:我便宜,但我有钱!

图源:平安证券研究所

9、以下对话,常常出现在精酿爱好者的对话中

牛啤堂:牛奶世涛就是啤酒众多风格里面的一种,就像茶会分红茶、绿茶、乌龙茶、花茶一样。在《BJCP啤酒分类指南》里,对于所有的啤酒描述,都有统一的标准话术。上文对牛奶世涛的描述没什么问题,但是看起来其实很像是摘录的。至于后面的部分就莫名其。

消费者:讲究人的文字比较矫揉,说话经常会带些酸腐气息

普通人:我喜欢黑啤。

讲究人:啤酒花与麦香混合的味道,有丰富的层次感。

酒厂老板:这人脑回路有点奇特,而且形容得不精确。我自己的品饮顺序是:看、闻、喝 。

「看」是分析颜色、混浊程度、abv、ibu。颜色会对应到使用麦芽的种类,混浊程度可以了解后段制程有没有过滤或是沉淀时间,ibu可以知道苦不苦,abv可以知道可以喝多少会不会醉,还有基础麦芽的使用量。

再来就是「闻」:闻有没有异味、酒花的味道、特殊麦芽的味道,这个步骤可以去分辨这个产品发酵过程、还有杀菌过程有没有问题。

最后才是「喝」:喝酒会按照风味轮去形容。基本上会去分析麦芽的味道、其他添加物的味道、还有酵母、啤酒花的味道、产地、添加工艺,例如:煮沸前期、后期添加,还是发酵后期添加。

不过,喝酒喝到这种程度,我也能理解为什么想从酒里面去感受女人了,但是你这时候要做的不是继续研究,而是放下你的酒杯去社交。

喝精酿,就像是打完篮球需要喝一瓶冰饮料,去到便利店的冰柜里,有无数种软饮等你选择一样。啤酒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给人们更多的选择。

精酿的发展,其实是顺应了90后、00后的产品多元化需求,就像咖啡奶茶一样,精酿是啤酒领域的一次消费升级。在精酿普及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时间差,那些先懂的人先掌握了知识,也大可不必有什么奇怪的优越感。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