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氪约x京东金融联合出品
2021年,“投资理财”已成为焦点话题。年轻人从口头哭穷到身体力行研究理财,越来越多人加入理财队伍。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份,超五成人群18-20岁开始接触投资理财,女性接触投资理财比例高于男性。
在此背景下,金融联合36氪将话筒对准了正在理财的女性们,她们有的是金融从业者,有的是半路出家的财经自媒体人,有的只是正在理财的普通职场人...通过她们真实的理财故事,以女性视角去展现理财对于当下人们工作、生活带来的影响,从而给想要理财或深陷生活、工作烦恼的朋友一些启示。
本期主人公Krissy是国内某证券公司的一名投资理财顾问,同时运营着名叫“小K的财富论”的自媒体账号。单凭说话的语气和逻辑性就不难判断,小K是个干练的职业女性。投资理财近10年,小K既亲身经历过一夜赔穿,也过他人的大起大落。在小K看来,理财不是一夜暴富的渠道,而是财富累积的过程,所以喜欢循序渐进成长的女性在理财上具有天然优势。面对越来越多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进入理财队伍,小K觉得早早有理财意识并付诸行动是不错的选择,但比起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学习方法,小K更建议年轻人系统的学习,并和实践同步进行。
以下是她的自述。
语言是开门工具,金融是生存技能
我从小可能就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高考时想好了两个感兴趣的专业方向,一个是语言,一个是金融。那个时候我们还有“提招”政策,专业正好是小语种,我就没参加高考直接去了北京读书。
不巧的是,毕业正好赶上08年金融危机刚过,大环境不好,中意的外企都在缩紧不招人,所以考虑不如再学一个喜欢的专业。其实读本科的时候,就觉得自己的专业有点单一。我认为语言只是推开世界大门的工具,但进入这个世界之后,却不能只有语言这个工具。所以综合考虑下,我选择去澳洲读了金融会计双硕士。这样有一技之长加上语言,我觉得就业前景会比较好。
硕士毕业后,我先在国外基金公司工作了两年。有次我爸妈来了一趟,觉得澳洲生活太养老了,不利于年轻人发展,就说还是回来吧。我想也确实,在澳洲5点一到,所有人就会立刻下班。国内你不太会看到大家这样。
不过虽说回家,但我没有像大部分海归一样选择去北上广深。机会虽然更多,但距离还是太远了。在我看来,坐10个小时的飞机和坐2、3个小时动车回家没什么区别,家里出事的第一时间还是回不来。所以我想既然回家就回的彻底一点,直接回到了山西太原,到一家证券公司做投资顾问。
女性理财有天然优势
我入行不久就赶上了15年那波大牛市。很多人说我从业不满一年就赶上大牛市很幸运,但我的感受是,牛市是大家特别容易赔钱的时候。15年牛市我没有见过几个真正赚到钱的,太多客户亏的血淋淋。人是贪婪的。每个人都觉得,牛市闭着眼睛买都能赚钱,根本不需要投顾,容易让人自我膨胀。
作为新手,我当时不敢把话说太死,只能建议减持,但大家都没动。第一波跌20%的时候,大家觉得利润只是回吐了一小部分,没关系扛得住。等到本金开始亏损的时候,大家觉得有点不对。可之前赚钱太容易了,所以大家会觉得应该不会变天。然后本金就从100变成200最终只剩下50,很多人都经历了这样大起大落的过程。当然好公司股价是会涨回来的,只是黎明前的黑暗让大批人都倒掉了。
理财重要的是稳定的盈利,而不是一次盈利多少。有人会带着赌徒心理进入市场,希望从100万变成1000万,然后从此就可以什么都不干了。但很多情况是,没有赚到1000万,100万却赔没了。所以其实理财它并不是一个帮人一夜暴富的途径,而是慢慢的去积累财富的过程。
在我看来,女性理财是有天然优势的。因为女性往往更谨慎。我见过很多男性对理财不感兴趣,对赌一把很感兴趣,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但女性是喜欢循序渐进,让自己慢慢成长的。对于想要经济独立的女性来讲,通过学习理财不仅可以让自己经济上更自信,还能在理财过程中不知觉建立更多对生活的思考。我经常看到爱理财的女性,最后不仅经济更独立更自信,往往对生活的热爱程度也很高。
理财之后,我最大的变化就是学会了金钱管理,让我更加有安全感、更加有底气的面对职场和生活中的危机时刻。投资理财时资金一定有波动,不可能只涨不跌。有意思的是每次你以为自己很厉害,可以判断市场的时候,市场就开始啪啪打你脸,直到承认市场不可战胜。所以这个过程也是修炼自身心性很好的方式,让你明白自己是谁,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从10块钱开始思维养成
尽管现在年轻人理财的越来越多,但我的客户主要是40~50岁群体。过了35、进入40岁这个阶段的人,生活状态,收入经济各方面都比较稳定,他们更愿意把时间放在自己想投入的事情上。他可能会觉得理财这件事情很重要,但自己不专业,那就去挑一个我认为专业的人交给他就好了。年轻人精力比较旺盛,所以他们更愿意(理财的方式)这边学学、那边看看。
年轻朋友经常会有两种心态,一是资金少,二是没有那么长远的规划。经常会有刚毕业两三年的朋友跟我说,我现在钱太少了,等钱多了再找你做,我先自己玩一玩。没问题,可以自己玩,但很多人玩着玩着就把自己玩进去了;还有一些人存不住钱。可能先存一笔,过半年给自己报个培训班什么的就花掉了。觉得没有办法长期存钱,所以不值得找专业人士。小打小闹,最近一个月买个什么基金,下周挣到钱就跑。
但我的感受就是,理财真的应该从长计议。我们之前做过数据对比,20岁每个月存1000和30岁每个月存2000,虽然存的资金翻倍了,但直到60岁连本带利拿回来的钱都赶不上从20岁开始做的这个数据。
现在的环境对年轻人理财很友好。以前去银行或者证券公司,对于年轻人来讲起步门槛就要1000块钱。但今天,像京东金融这些平台10块钱就行了。
所以其实最重要的不是说现在有钱了就赶紧去理财,没钱就先努力挣钱。这两个事情应该同时做。哪怕只有10块钱,先定投。这是一个习惯养成、思维养成的过程。随着工作升职加薪,社交应酬,购车买房等各种压力接踵而至,会让你更存不住钱。所以其实最容易存钱的时候,就是学生时期,哪怕一个月就几百块钱,那是最轻松的一个状态。
另外我发现,“投资理财”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也不只是赚钱这么简单。上有挺多账号都是大学生自己在做,他也不一定是学这个专业的,就是很简单的明天晒自己的持仓,但粉丝能做到10万以上。互动留言区有很多跟他年龄相仿的大学生,他们就会形成自己的。所以(对他们来说)可能有的时候,(理财)不只是钱生钱这个过程,他们也会在其中寻找到共鸣。
从去年开始,我在隔离期间做了自媒体。我觉得互联网这一波教育还是挺足的,短视频已经做了大量的科普工作。不过很多人都是偶尔听一听,没有系统的去学,这样容易碰钉子。
理财还是应该学习和实践同步进行。像我开始听人讲了一套东西,觉得挺简单,把几个要素备齐去投,起码收益率是有保障的。但实操才发现,理论和实践差距非常大。中间有波动的时候,你看别人在市场里面今年亏30%,熬过这个阶段,明年涨50%就都挣回来了。可当自己的钱在里面时,你发现自己扛不住。所以,两条腿并行才是比较合适的理财方式。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