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品牌都有一个欧洲梦。
十几年前,华晨、江铃陆风刚刚在比利时试水,却因为糟糕的碰撞测试而被当地经销商“退订”。
这些如今已经在中国市场销声匿迹的品牌,在当时尚不具备实力的情况下,就渴望在欧洲市场能够大展拳脚。
其实,不过是把欧洲当作品牌升级的捷径。
从东欧到北欧
西欧发达国家不好进,那就另辟蹊径。
中国品牌们选择“先东欧、再西欧”的路线,逐步渗透欧洲市场。如今,在俄罗斯市场,每13辆车中就有1辆来自中国。包括奇瑞、长城等中国品牌,在俄罗斯市场都已经具备一定影响力,但是西欧那道门却始终迈不进去。
为什么十几年前,在中国市场还没站稳脚跟的中国品牌,就一直梦想进入欧洲?直到现在,出口欧洲的目标也从未放弃过?
“若能在欧洲打开市场,就能在全世界打开市场。”华晨当初进军欧洲的想法其实就是中国品牌们的想法。在这片汽车工业的,欧洲市场的认可,也就证明了品牌的实力。
中国品牌在燃油车市场没实现的梦,在电动车市场似乎有了新机会。
地处北欧的挪威,曾一度成为继中国、美国之后的第三大电动车市场。这里拥有全世界最完善的充电桩网络,基础设施上的保障没有任何国家可以企及。如今,这里的中国电动车品牌包括上汽名爵、大通、红旗、、蔚来、小鹏。
挪威作为打开欧洲电动车市场的跳板,其有利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无疑是大家将挪威作为首选的原因。
激进的政策也是推动挪威电动车市场快速发展的直接原因。2020年,挪威电动车销量占其汽车总销量超过一半,而2021年预计超过65%。
挪威提出的停售燃油车计划最早,在2025年。并且有各种鼓励电动车的友好政策,简直就是进入欧洲市场的最佳跳板。
在挪威卖的最好的电动车是奥迪e-tron。排在后面的还有特斯拉Model 3、大众ID.4。挪威市场对中高端车型接受度高,也是中国品牌,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跃跃欲试的原因。
去年,进军欧洲的势头开始起来。上汽旗下自主爵和大通在英国、荷兰、挪威、丹麦、法国、德国等欧洲发达国家共销售了 2.5万辆新能源车;领克在阿姆斯特丹开设了领克欧洲首家体验店;新造车品牌爱驰也直接进军欧洲;红旗E-HS9签约挪威经销商;去年,100辆超长续航智能 SUV 小鹏 G3i运往挪威。
今年9月,蔚来ES8、小鹏P7相继发往挪威。
除了车型出口,蔚来还将在9月中下旬在挪威奥斯陆开设其首个海外NIO House,同时还将公布ES8在当地的售价。
小鹏则选择与本土经销商集团构建合作建立销售体系,发往挪威的P7也将在10月份交付。
蔚来、小鹏在装船,欧拉在慕尼黑车展宣布进军德国。此前,上海车展展出的宏光MINI EV 敞篷版将以CKD的形式在欧洲开始销售,起售价约为2万欧元(约人民币15万元)。
出口数字表象
无论是传统品牌还是新造车品牌,这一波出海集体瞄准欧洲电动车市场是为啥?
先看大形势, 去年,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首次超过中国,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无论是来自环保组织的压力,还是政策的激励,欧洲电动车市场都在各种刺激下蹭蹭蹭飞涨。
欧洲电动车市场越来越大,而他们没有创新企业,缺少科技属性更强的硅谷,欧洲的支出产业——汽车产业,也正在全球创新驱动中经历被迫转型。在这一点上,中国则处于领先。
同时,中国的出口数字也是令人振奋的。
乘联会数据显示,中汽车的出口正在呈爆发式增长。8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 14万辆,同比增长182%,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5.9%,约3.6万辆。
但是也不能高兴的太早,这 其中特斯拉贡献最大,出口超过3万辆,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出口最多的是上汽乘用车,4074辆,接下来是比亚迪781辆,爱驰汽车103辆。
虽然按照乘联会的统计,2021年比利时成为中国最大汽车出口地。但其实是特斯拉出口过去的。
只能说中国制造征服了欧洲,但是中国品牌还需努力。
智取欧洲,难吗?
对于中国智能电动车市场的开辟者,蔚来、小鹏这波造车新势力绝对是有开荒经验的。所以,他们多少也有想复制成功经验的意思。
比如蔚来就准备NIO House、换电站、服务中心“打包”到欧洲,将中国市场的服务经验带到欧洲。
在智能化这块,其实欧洲是落后于中国的。
几年前,领克01选择在欧洲研发,并将语音服务器设在香港,结果发现还在玩carplay的欧洲开发出的语音交互,比同时期的博越差一个量级。
在智能网联方面,欧洲显然已经没有中国先进了。所以,中国品牌电动车进军欧洲,也是想从“智能化”下手,找找领先的感觉。
回到挪威,争夺这块北欧小国的,除了中国品牌,还有、、、通用等,蔚来、小鹏们的竞争对手并不少。虽然他们在中国电动车市场都是蔚来、小鹏的手下败将,但是在欧洲,究竟是什么局面可不一定。毕竟大众在挪威已经有了一定市场基础,宝马来自德国,比中国品牌更有本土优势。
比如大众ID.系列在中国卖不过蔚来、小鹏,但是在欧洲市场却能碾压特斯拉,沃尔夫斯堡的工业属性依然很对欧洲电动车市场胃口。
所以, 中国品牌若想智取欧洲,究竟应该如何做本土化?
蔚来内部人士称,蔚来出口挪威,在智能网联方面没有太大变化,甚至做了一些“减法”。因为适应海外市场的第一步,就是要先迎合他们的需求。
小鹏汽车相关人士也向/品驾表示,现阶段出口车型主要是针对地图和语音交互做一些改进。
像换电站、服务中心、语音交互和车机地图,甚至是云服务、数据中心等任何本地化的操作都将会涉及到与当地供应商的对接。而这些工作看似简单,其实本身确实更为复杂,就拿最简单的语音交互来说,力求翻译准确也意味着要在当地文化和风俗下精确地表达内涵。
威尔森智能网联应用中心总设计师竺大炜认为,智能电动车时代,跨国车企进入中国要做加法,而中国品牌出海则是做减法,“既要减掉一些当地可能并不想要的‘亮点’,又要适应当地法律法规。”
但是,适应本土只是第一步,培育市场才是一个更为挑战的过程。在竺大炜看来,蔚来、小鹏经过中国市场的历练,核心优势就是敢于尝试,而不同于传统车企的保守,他们在中国市场培育起了智能车市场,在欧洲市场未尝没有机会。
这些年来,在科技、互联网属性的加持下,中国诸多创新产业正在成为美国硅谷的模仿对象。那么,当百年汽车工业驶入新赛道,中国在智能电动车市场的这一轮出海中,能够成功扭转局面吗?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