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善变时常会让我感到惶恐。
这一点在时尚界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多事物先是被贬于脚下,随后却又大受追捧。
还记得去年iPhone12发售了一款蓝色机型,在互联网上掀起了从未有过的狂热嘲讽。
被称为拖鞋蓝、内裤蓝、垃圾桶蓝……“跟我爸最爱的羽绒马甲一模一样。”
而如今,这个受尽屈辱的颜色终于迎来了扬眉吐气的时刻。
用国产剧来打比方,就相当于甄嬛回宫、品如复活。
我想如果色彩会说话,它一定会昂起高傲的头颅大声纠正:
“什么拖鞋蓝,我是克莱因蓝。”
1. “这是什么颜色?洼蓝”
论排面,今年没有谁能超越克莱因蓝。
这种由法国艺术家发明的“纯净蓝色”,从去年开始就频频登上部分大牌高定的的T台。
虽然当时在像我这样的土人眼中,以为这不过是时尚界又一种令人困惑的审美——
或者用东北话来说,这是天空的颜色。
高饱和、冷色调还带点荧光,从头发丝到脚趾盖都写着“不是美人你别过来”。
没想到短短一年时间里,克莱因蓝就剥下了自己高冷的滤镜,走入寻常百姓家。
从衣服帽子、首饰配件,再到家居装修。
就算你未曾拥有过它,你身边也一定有人正在拥有。
在克莱因蓝制造的漩涡面前,一切抵抗是无意义的。
最先感知到流行风向的某宝店铺,迅速抛弃了“高级感”的莫兰迪和黑白灰,将自己投身于蓝色的海洋。
其中堪称翘楚的品类,是克莱因蓝的休闲卫衣。
单单是今天的上班路上,我就看到了不下5个“克里克气”的小蓝人,哦不是,怪诞少女。
按理说,大面积的高饱和色块会让你在人群中格外显眼、脱颖而出。
但当到处都是同样的颜色,效果反而截然相反。
“今天穿了新衣服出门,结果在图书馆里疯狂撞衫。”
“你说如果我跟前面的两个女生坐在同一列,三个人会突然一起消失吗?”
豆瓣@IDGAF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有勇气穿上这样一件衣服,让它跟自己被生活折磨成菜色的面庞相映成趣。
但这并不能阻拦克莱因蓝以其他的形式风行。
大面积的蓝色太过乍眼,那就来点小东西做个点缀;
头箍、发卡、耳钉……做不了百分之百的克莱因女孩,做个20%也是好的。
@Xx
我深深怀疑,克莱因蓝是一种以颜色为本体形态的外星智慧生命。
它们降临地球,不仅占领了人类的心灵,还占领了人类的肉体。
首先是头发——什么奶奶灰、雾霾紫、亚麻色统统过时。
有人担心自己驾驭不住这么跳脱的颜色,只是克制地做了挂耳染。
结果看着镜子里自己,隐隐总觉得哪里眼熟。
犹豫着把照片Po上朋友圈,结果被完全不懂时尚的同事一语道破:
“哇,你这个发型是在cos《云图》里的机器人周迅吗?”
在这股蓝色风暴的驱使下,一切现存的配色准则都已经不复存在。
去年还在念叨“最适合亚洲人的还是暖色系”的朋友们,如今放心大胆地把克莱因蓝抹上了眼皮。
@可乐桶
“浅蓝色打底,克莱因蓝晕染叠加,再来点紫蓝镭射光的亮片色提亮。”
用色之大胆,连小美老师都要说一声绝。
@大橙子LCJ
衣服、饰品和美妆,还都属于流行色常见的适用范畴。
但随着克莱因蓝的流行继续蔓延,走向就逐渐开始离奇。
比如那些明明已经买了蓝色iPhone的朋友们,为什么要再套上一个跟手机颜色差不多的手机壳,还要挂上几个同样蓝到不行的挂件?
类似这样。@嘀哩哩
滤镜领域也未能逃脱。
傍晚的海边、城市的夜空,几乎被克莱因蓝承包了一半。
“当天空变成克莱因蓝,当灵魂变成21克。”
但看着蓝到发紫的海水,我只能想到小学写作业时漏一手的英雄牌蓝色钢笔水。
@不吃金针菇的 十柒
最高兴的大概是各种甜品店、奶茶店。
继火烈鸟+热带绿植的组合搭配过气之后,他们终于又找到了新的装修思路。
仿佛就在一夜之间,各个城市里都冒出了那么几家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色调的网红店;
如果克莱因本人复活,大概也会为自己的品味如此流行而感到欣慰。
@阿哈不吃
不仅装修要蓝,食物本身也要蓝。
甚至变相带火了蝶豆花,这种植物能够让食物呈现出青蓝的色彩。
@小夏的美食日记
虽然有研究表明,蓝绿色的食物在自然界往往代表着有毒或腐烂,因此会影响人的食欲。
但——“道理我都懂,可它是克莱因蓝诶!”
2. “抹布成精”
说了这么多,我并不是为了嘲讽,真的。
谁还没为铺天盖地的克莱因蓝心动过呢,上个月前本人还入手过一件毛衣。
只是刚上身第一天,就在楼梯间遇到了公司的保洁大姐。
攀谈两句后发现了她手里的抹布——仿佛是从我的毛衣上直接剪下来的。
这样的发现对于很多人来说,大概是个沉重的打击。
因为在此之前,我们一直坚信克莱因蓝跟其他“土土的蓝”,根本不是同一种蓝。
比如在饭馆厕所遇见的老式墩布,不如我身上的克莱因蓝明亮;
至于年代剧里的流水线女工服则因为面料不同,少了点“克莱因蓝特有的荧光感”。
直到看到大姐抹布的这一刻,我无法再欺骗自己。
那个相似程度,如果当场拍张照片导入PS,可能会得到完全一致的RGB数值。
但当我回到工位,重新浏览某宝、某书上的“克莱因蓝好物”时——
刚刚的尴尬全忘了,依然想要发出“好美好高级”的惊叹。
尽管很不想承认,但名字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影响。
人名或地名+颜色,一直都是流行色得已俘获人心的密码。
这一点早在家具界被证实过——比如白不是白,而是阿尔卑斯白;红不是红,是勃艮第红。
不过注意了,这个前缀一定要生僻,才能最大程度地引发美好的联想。
比如在汽车内饰和大理石界经常使用的“锡耶纳棕”,换成国内的叫法其实就是赭石色。
国内赭石的主要产地是河北保定下属的一个县,但你要是叫它“保定棕”试试?
我贫瘠的色彩辨认能力,甚至不足以分清宝蓝色和群青色。
可“克莱因”三个字自带的艺术感是如此直白,让人难以拒绝。
当然,正如99%的天赋还需要1%的努力;
克莱因蓝之所以横扫全网,也不只是因为有一个好名字。
如果你看的多,会发现博主们都在强调同一件事——显白。
一个人的胳膊放在灰色背景下,暗黄中隐隐还透着一点绿;
挪到克莱因蓝的卫衣上,黄二白橄榄皮瞬间变成亮到发光的冷白皮。
@叽叽又喳喳
虽说如今的主流依然是一白遮百丑,但靠粉底“逆天改色”已属下乘。
网上人人都是引导光线和颜色的大师,克莱因蓝恰巧在此刻横空出世。
有爱好摄影的网友分析,克莱因蓝的饱和度虽然很高,但明度相对较低。
所以在镜头中大面积出现时,相机会自动调高曝光。
而作为几乎没有暖色调的“纯粹冷色”,它又会滤掉一部分黄光。
结合起来就是——在对比色和光线的共同作用下,即使我顶着前一天晚上熬夜到3点的脸,照样能变成照片里唯一的高光。
当你看到一个博主放下刚染的头发,皮肤就自动变亮了几个度;
@鹿皎皎
或者晒出了自己新入了克莱因蓝笔记本,无意中露出白皙的手指。
谁又能抵挡这样的诱惑?
“就算跟蓝皮鼠撞色,我也认了!”
3. 谁也躲不过
只可惜,克莱因蓝的“万能显白大法”,往往只存在于照片和视频里。
一照镜子:“这个黑黄黑黄的人是谁?我不认识。”
要怪只能怪人眼太过灵敏,一不小心就复原了色彩的本来面目。
就此揭露了克莱因蓝最深的秘密——让白的更白,黑的更黑。
前几天,我又把那件毛衣翻出来穿了一次。
最近刚刚迷上克莱因蓝的同事,热情洋溢地赞美“这颜色果然很提气色”。
我想了想,还是没有把自己涂了最白色号粉底这件事情告诉她。
不然的话,效果可能会类似演唱会上的罗文老师。
在相机无法自动调色的时代,克莱因蓝只会是这种效果。
有时候真的很佩服现代人的勇气,也包括我自己。
近年来流行的颜色,一个比一个浓郁,一个比一个饱和度高。
三年前明星走红毯,穿的都是各种淡粉、淡紫、淡米色的仙女裙;
而如今让人想得起来的礼服照片,大多数是鲜亮浓郁的纯色系。
你要说漂亮,大色块的碰撞确实能带来干净而有力的视觉冲击。
但bug在于——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实在无法活在固定的、精心搭配的背景里。
饱和色块的美,在于色彩主次搭配下产生的情绪感和氛围感。
而现实中的颜色往往是毫无规划的,就像是走错了片场。
就算再怎么严格遵守网上的“克莱因蓝搭配教程”,白色干净、黑色显酷、灰色温温柔柔不出错。
@黎贝卡
走在街上照样被打回原形,精心打扮却成了正准备去送货的快递小哥。
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对克莱因蓝心存幻想。
毕竟不愿轻易放弃的网友,早就开发了一大堆另辟蹊径的使用指南。
比如美甲——只要小面积的亮色,跳跃在指尖上;
@温礼貌
或者镜框——低调中透着一丝不羁。
@小包子Glasses
甚至普普通通的运动鞋,也要点缀上这抹纯粹的蓝。
正合了那句至今都没搞懂的话:你的温柔就像克莱因蓝加上莫奈灰。
@Enigma
只是还没等我搞懂莫奈灰又是什么灰,色彩带来的副作用已然浮现;
抬起头看看周围,到处都是克莱因蓝。
比如江玉燕后妈给她起名“小狗”的时候,穿得就是正宗的克莱因蓝;
燕小六的捕头制服,也早在15年前就引领了七侠镇的时尚潮流。
想到这,我下意识地关闭了网页。
瞥见到桌面上的办公软件,logo是克莱因蓝。
随手拿起手旁的百事可乐痛饮一大口,回过神来发现,是克莱因蓝。
发个表情包,还是克莱因蓝。
我看,没有必要抱怨克莱因蓝流行的“莫名其妙”了;
早在发觉之前,人类就已经被它们收服。
非要说谁是引领这股潮流的时尚icon,我猜只有X战警里的魔形女;
不信你看她十年间的肤色变化,难道还不够明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