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一、国民经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金融业+房地产业

我国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然而,学术界“真正界定实体经济的研究文献并不多”,对其尚没有清晰界定。但有一个基本共识——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是一组相对应的概念,两者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整体,即“国民经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我国领导人十分重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要求“正确处理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胡锦涛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七次峰会专题讲话中指出“处理好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储蓄和消费的关系”;习近平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国经济运行的 “三大失衡”,即实体经济结构性供需失衡、金融和实体经济失衡、房地产和实体经济失衡。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表示,实体经济是一个相对于虚拟经济的概念,不是仅仅包含制造业,而是涵盖着一二三产业。

虚拟经济理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有关虚拟资本理论。它强调的主要是金融属性。成思危认为:虚拟经济就是直接以钱生钱的活动。刘骏民认为:虚拟经济是在追求货币利润的目标下,通过单纯的“买卖”“资本化”运作以及价值“炒作”等相对脱离了“物质生产过程”的价值增殖活动。

从产业分类视角,虚拟经济主要包括金融业和房地产业。把房地产业归为虚拟经济,“不仅仅是因为当今房地产主要呈现的是金融衍生品的特征,还因为房地产的实体经济部分已经在建筑业中体现了”。

黄群慧提出了实体经济三层分类框架,即把实体经济划分为R0、R1和R2三个层次。R0是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部分,也可以理解成最狭义的实体经济;R1包括R0、农业、建筑业和其他工业,也即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实体经济;第三个层次实体经济包括R1,以及除金融业和房地产业以外的服务业,这是实体经济的整体内容,是最广义的实体经济;R2和金融业、房地产业构成国民经济整体。如下图所示:

图 实体经济的三层次分类框架(来源:黄群慧,2017)

黄群慧的研究表明,我国实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日趋降低,2011—2016年R0、R1和R2三个层次的实体经济占GDP的比重分别下降了1.9个、7.4个和2.8个百分点,虚拟经济则提高了2.8个百分点。我国经济“脱实向虚”问题严重,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不能走单一发展、脱实向虚的路子”“不能‘脱实向虚’。要虚实结合,以实为基础”。对此,我们必须牢记。

二、数字经济主要是实体经济,从不是虚拟经济

在讨论数字经济之前,有必要再强调一下两个基本公式——国民经济=实体经济+虚拟经济;虚拟经济=金融业+房地产业。国家统计局《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统计分类(2021)》把数字经济产业范围确定为数字产品制造业、数字产品服务业、数字技术应用业、数字要素驱动业和数字化效率提升业等5个大类,以及32个中类和156个小类。如表1所示:

表1国家统计局对数字经济及其核心产业的统计分类

在数字经济32个中类中,仅有“0403互联网金融”和“0505数字金融”属于虚拟经济,占比6.3%;在156个小类中,仅有8个属于虚拟经济,占比5.1%——“040301网络借贷服务”“040302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040303金融信息服务”“050501银行金融服务”“050502数字资本市场服务”“050503互联网保险”“050504其他数字金融”“050904互联网房地产业”。

如果只考虑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在23个中类中仅有“0403互联网金融”属于虚拟经济,占比4.3%;在114个小类中,仅有3个属于虚拟经济,占比2.6%——“040301网络借贷服务”“040302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040303金融信息服务”。

综上,数字经济中仅有5.1%-6.3%的行业属于虚拟经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仅有2.6%-4.3%的行业属于虚拟经济。很显然,国家统计局所定义的数字经济和金融业、房地产业的关系并不大。它主要是实体经济,是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或者说数字经济原本就是实体经济,它从不是什么虚拟经济。

三、把“Virtual”译为“虚拟的”,误解极大

数字经济跟计算机相关,而计算机是“虚拟的”。因此,很多人把数字经济错误理解成“虚拟经济”。我们必须明确,计算机的“虚拟”和虚拟经济的“虚拟”对应着两个完全不同的英语单词。误解的产生很大原因在于翻译。

根据英汉词典,“Virtual”有“实质的”和“虚拟的”两个相反含义的翻译。对此,很多人困惑不已。根据在线词源词典,“Virtual”的原义是“being something in essence or effect, though not actually or in fact”,牛津词典对应的解释为“almost or very nearlythe thing described, so that any slight difference is not important”。相应地,英汉词典的翻译是“事实上的;很接近的;几乎……的;实际上的;实质上的”。这是“Virtual”的第一个含义。

根据在线词源词典,“Virtual”一词从1959年开始应用到计算机领域,于是有了一个新的含义——“not physically existing but made to appear by software”,牛津词典的解释为“made to appear to exist by the use of computer software, for example on the Internet”。计算机科学传到国内后,英汉词典把“Virtual”翻译成“模拟的,虚拟的”,在实际应用中则进一步简化成“虚拟的”。如虚拟机、虚拟存储器、虚拟内存、虚拟化、虚拟货币、虚拟现实、虚拟世界等。“Virtual(虚拟的)”已成为计算机专业术语,中文“虚拟”也因此有了新的含义。

原本是没有问题的。但当我们把互联网、数字经济等计算机相关概念和实体经济放在一起讨论的时候,误解就产生了。实体经济和两个不同含义的虚拟经济着实淄渑之合,难以分辨。《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处理方法非常不错,它提出“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个表述用“数字技术”代替人们之前常说的“数字经济”,避免把数字经济放到实体经济的对立面,有利于减少误解。如果一定要说“数字经济是虚拟经济”,那它指的是计算机的“VirtualEconomy”,而绝不是金融的“Fictitious Economy”。

作为一名不怎么懂英语的理科生,窃以为把“Virtual”在计算机领域的含义翻译为“拟真的”“仿真的”,似乎更为确切。这不仅可避免误解,还实现了和其原义的相统一。人们再也不会因为“Virtual”同时有“实质的”和“虚拟的”两个相反含义而感到困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