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编辑导语:如今的APP是越来越同质化了,不仅推出的活动有异曲同工之处,就连界面都很像孪生兄弟(姐妹),不仔细观察还真看不出来差异。本文作者以商品展示模块为例,为我们分析了同质化APP背后有哪些细节差异。

之前在一次交流会上,以为交互设计同学提问:“现在各类APP都越来越像,有时工作像是在拼组件,交互设计价值在哪?”

这么一说,现在的产品还真是越来越像了。就拿购物类APP来说,把截图一摆,都是差不多的味道:

不但布局差不多:

使用流程也大同小异:

所以,这些公司的交互设计师在干啥呢?真的是拿模板组件套用一下,抄一抄竞品就能完成任务了吗?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粗略看上去很相似的产品,其实细节大有不同。其中明显的差异之一,就是商品展示模块:

可以看到,虽然布局结构相差不大,都是图片+标题+描述+价格的方式。但是,内容选取和信息侧重却完全不同。

一、需求分析

造成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用户需求差异:

1. 淘宝用户

注重商品特性,一般确认大概价格后会想去详情页了解更多:

淘宝会用长图和视频吸引用户的目光,除了标题之外,大多只放价格、购买人数这些基本信息。由于淘宝的推送非常精准,所以反而不需要展示太多琐碎的信息争夺用户注意力。

2. 拼多多用户

注重低价和实惠,对价格和购买人数很敏感:

拼多多加粗展示价格,搭配已拼单的人数以及正在拼单的头像,标题下还有一整行来展示各种优惠条件。满屏仿佛都在对你喊:这么便宜,大家都在抢,你怎么还不来?

3. 每日优鲜用户

注重商品种类和品质,满足要求就会立即下单:

每日优鲜比淘宝还更加也重视图片和视频的展示,标题下还加了一段品质描述,让人对图片产生更多联想。虽然价格也是加粗强调,但是却不像主流电商那样展示“已售XXX”,反而是用“仅剩X件”的形式,把数字往小了写。

对于追求品质和稀缺感的用户来说,这是一种很聪明的方式。由于这线上超市类APP对商品把控严格,每个种类选择很少,所以用户很多时候不用细看直接下单,所以把“+”按钮放出来会更方便。

4. 饿了么用户

注重好评和配送成本,也会看折扣活动:

饿了吗把评分和销量放在名称下面,显然是因为这两个信息是用户决定是否购买的关键。图片上更是放上一条用户评论,让人一看图片就仿佛听到了隔壁桌某位食客的旁白。

评分下面展示的折扣信息,也是促进下单的关键。而最底部的配送费用和时间,虽然不是决定性信息,但也是每个用户都想要了解到。

二、反例对比

上面例子做得太好了,这里我需要用反例对比一下也许才能让你印象深刻。想想你是不是有时打开一个不成熟的购物类APP,会有种索然无味的感觉?

例如左上方的这个例子,和右边的淘宝天猫相比,虽然抠图很干净,“立即抢购>”的按钮也很大,甚至连卡片形状也做了差异化设计。

然而,看上去就是没有什么购买欲。这就是因为做交互设计的时候,没有考虑到用户的兴趣和需求,以至于错过了把关键信息展示给用户的时机。

三、总结

所以,哪怕产品看起来越来越像,交互设计也绝不是拼组件就能做好的工作。一个小小的商品展示模块,都有这么交互设计点,更不要说整个产品里各种细节和特色功能了。

我们作为用户时,如果感受不到产品的交互设计特点,很有可能不是因为这个产品的不够创新有趣;反而可能是因为设计得太好了,以至使用流程太过顺利,几乎不假思索就完成了。

所以说,做交互/体验设计,前期调研准备特别重要。如果对用户需求不了解,可能真的会把工作弄成“拼组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