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编辑导语:2015年是中国SaaS的“元年”,但是从2015年至今,SaaS在完成对传统软件颠覆、成为市场主流的路上仍然面临着不小的阻力。今年的1月14日,钉钉召开2021发布会,推出全新6.0版本,结合之前主打的“云钉一体”战略,公开新的进化方向,打造“低代码工具”,带火新名词“低代码”,SaaS市场或许即将进入爆发期。

一、SaaS平台时代的来临

2020年的疫情,改变了太多事情。全民强制隔离,“帮助”SaaS公司几乎0成本完成了对企业的数字化教育。

毫无疑问,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企业服务市场未来数年的热点,SaaS市场即将进入爆发期。当市场需求井喷,接下来的发展重点将是解决供应端的效率问题。

从本质上来说,效率问题可以分为两类:

1. 交易效率

企业去哪里寻找SaaS厂商?如何才能低成本匹配到合适的厂商?

2. 交付效率

如何快速上线?如何低成本满足个性化需求?如何打通多个SaaS系统?

SaaS平台生态的建立,将有效解决交易效率和交付效率问题。因此我认为,中国SaaS平台时代已经来临,各大平台的争霸赛,即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二、低代码的战略意义

2015年被标记为中国SaaS的“元年”,这样的说法虽然不够严谨,但是客观上反映了在移动化、社交化的东风下,SaaS市场进入了百花齐放的时代。

但是,二次开发成本高,系统集成困难,客户缺乏开发主动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SaaS行业,是SaaS完成对传统软件颠覆、成为市场主流的最大阻力。

钉钉6.0发布“低代码平台”的第二天,微信即公开跟进。其核心原因就在于, “低代码”战略正是中国SaaS的“解药”。微信如果不及时跟进,将有可能让钉钉占据有利的市场位置。

具体来说,低代码战略的威力,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规模效应

“低代码”能力是SaaS企业的普遍需求,但是对于大部分SaaS创业公司而言,自建昂贵的“低代码”平台并不合算,也不现实。

由平台型公司来提供廉价甚至免费的“低代码”能力,一方面可以吸引大量SaaS创业公司迁入平台,甚至激发更多的SaaS创业;另一方面海量的用户也可以摊薄平台成本,从而形成平台的规模效应。

2. 网络效应

由于“低代码”平台提供了统一的开发环境和工具,同时也给客户提供了自主开发的能力,会导致客户倾向于选择平台上的SaaS厂商,并诱导已有的SaaS供应商向该平台迁移;反之,当大量SaaS厂商都在使用某一个平台,为了方便SaaS系统间的数据和流程打通,客户也将更愿意迁移到该平台。

当一个客户的大部分SaaS厂商都在某一个平台上,并且通过该平台满足了个性化需求,那么换平台的“替换成本”就会非常昂贵。这就是“低代码”平台的网络效应。

3. 头部效应

管理软件市场有非常强的头部效应,这就意味着,一旦某个公司形成“最佳方案”的认知,其市场地位将难以动摇。

主要在于,管理软件采购具有较大不确定性。在正式上线之前,企业无法完全确定软件与业务的匹配度。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优先选择市场公认的“最佳方案”,从而最大程度上规避风险(包括个人政治风险)。

因此,一旦钉钉在B端市场上形成了“最佳SaaS平台”的认知,微信要追赶钉钉的步伐,将变得更加困难。

三、钉钉不迷茫

一直以来,钉钉似乎都是SaaS厂家的公敌。

2015年,钉钉2.0发布,很快就掀起了SaaS圈著名的“钉纷大战”。主角之一的纷享销客,作为一家SaaS创业公司,据说一个季度就投入过亿广告费用;而背靠阿里爸爸的钉钉,广告投入和用户补贴更不遑多让。

最终,烧不起钱的纷享销客被迫退出,宣布转型。

2017年,我分析当时所在公司的SaaS产品续费率。行业垂直型的产品,续费率相对稳定;而通用型的产品,包括考勤、IM等功能,续费率在某些时间点会出现断崖式的下降。背后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在这些时间点,钉钉又发布了新功能。

当然,钉钉并没有抢走所有SaaS厂商的饭碗,比如功能垂直领域的HR、CRM,以及行业垂直型的快消品、电商。但是,钉钉也从来没有明确过“一定不做什么”。因此,SaaS厂商从来都没有信任过钉钉。在我看来,这其实也反映了钉钉在战略上的迷茫。

而在6.0发布会,钉钉宣布全面开放底层能力和1300个API接口,并宣称“希望未来3年在钉钉上长出1000万个钉应用”。这实际上就宣告了,钉钉不做SaaS公司,而要做“孵化SaaS公司”的公司。

在我看来,这一充满了战略自信的决定,似乎说明了一点:现在的钉钉,已经不再迷茫。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做办公协同的明道,因为钉钉杀入协同市场,被迫转型做了低代码产品;现在钉钉又将低代码作为自己的第二战略发力点,真不知明道创始人作何感想。

四、微信不克制

就像较劲似的,钉钉宣布低代码战略的第二天,腾讯宣布:腾讯云“低代码LowCode平台”正式开启公测!

其实,钉钉6.0发布会一结束,我就断定,微信和飞书一定会跟进。然而,微信如此“不克制”的跟进方式,仍然惊到了我。

这种作风,很不“微信”。

作为微信团队打造的企业微信,一直采取的都是不慌不乱的跟随战略。比如,钉钉1.0在2015年正式发布,企业微信1.0则在2016年发布;钉钉在2019年宣布企业与组织数超过500万,企业微信则在2020年宣布:“真实”企业与组织数超过 550万。

实际上,企业微信似乎确实不需要焦虑,因为它手上掌握着一张王牌:与个人微信的互通。

2019年,我刚到现在公司的时候,就明确了公司的IT战略:All In 微信。简单的说,就是放弃钉钉,转向企业微信;弱化原生APP,迁移到企业微信应用和微信小程序。

2020年,我们基于微信体系取得了明显的业绩增长,管理效率也得到有效提升,这充分反映了微信体系的核心竞争力:月活超过10亿用户,每天平均使用时长超过1小时。

但是,钉钉6.0的发布,似乎让微信慌了。

就在钉钉6.0发布会两周后,深耕企业微信生态的微盛宣布:获得腾讯和红杉的亿元级A+轮融资,继上轮腾讯和红杉的投资仅隔5个月。

为什么微信这么着急扶持企业微信生态厂商?我想,也许是没有人比微信更了解,生态的可怕威力。

五、未来

作为创业者,可能会关注,未来会被迫二选一吗?

我认为,一家独大的危害非常大,反垄断是大势所趋。因此,明目张胆的要求二选一,将很难再成为平台的核心策略。

对于我们来说,同时在两个平台进行深耕,以获得更大流量,同时保持相对的独立性,这当然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选择。但是,搞清楚两个平台的优势,搞清楚我们的客户在哪里,然后选择一个平台死磕,也许是新进入者更佳的选择。

毕竟,就像钉钉一样:想清楚“不做什么”,才是战略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