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资本圈从来不缺风口。如果有风口,就追着跑,如果没风口,那就创造风口领着跑。

“好多文化传媒行业的投资人,就跟渣男一样,撩完就跑,不见踪影。”这是某位从事动漫文化的创业者对记者的吐糟,“实在不能理解!前面都把项目问了个底儿透,发完消息和动态就不再回复,好像故意吊胃口,骗我们似的。”

这位创业者说起最近见投资人的故事似乎又说不完的故事。他从事动漫文化多年,因着一股的冲劲儿从长沙跑到北京,探究产业市场开发。但屡屡碰壁让他似乎清楚了当下或者并非一个好的融资时机。

如果说他的故事只是文化领域创业者所面临的窘境一角,那么理想照进现实所反映出的,正是当下的文化产业投资人,步履维艰。

“我们最近的投资重点主要集中在消费和TMT领域,就算是文化项目大部分也是以科技为底层逻辑或者技术含量超过50%的项目。”这是北京某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经理刘文奇对记者所说,“我们现在对外的投资策略是抓住技术变革趋势,专注文化传媒产业生态下的消费产业升级和服务升级机会。”

这家投资机构成立超过5年,此前一直专注在文化娱乐领域,最近却开始关注消费产业的早中期项目。

文化产业,从来就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特殊存在。由始至终,“文化”依附于资本。而在资本的裹挟下,过去几年,产业发展越走越偏,如今,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文化投资人们似乎正在重新展开一场新的“游戏”进行自救。

01一场文化产业大型“自救”

“一些老牌的文化基金,最近我们竟然在一些消费项目上遇见了。”刘文奇对笑着对记者讲到,“这家基金之前也是主抓文娱,项目多是以影视为主、网络平台为辅的文化产业上游的内容产生、中游推广和下游消费的投资布局。这次在一个纯消费项目碰到也蛮有趣。其实大家都在转变。”

自2019年上半年开始,文化及娱乐传媒行业融资交易数量和规模遭遇断崖式下跌后,虽然有国家引导政策支持,让更多资本流向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改善中小微文化企业的营商环境,但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让文化及娱乐传媒行业投融资市场始终处于“寒冬”时期,投资数量更是不及上一年同期的30%。

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公开表示,文化产业的寒冬会越来越加剧,一场场风暴刮来,行业已经跌入谷底,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企业倒闭也是市场正常反应。

疫情的爆发让文化传媒、游戏及娱乐活动和体育等领域大受影响,尤其小型影视公司被淘汰出局的速度也在加快。近期,在吴亦凡、郑爽等事件之后,在监管不断作用下,文化娱乐产业更是蒙上了一层阴霾。

有投资人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起步到现在,游戏板块已经开始逐渐衰落,即使是云游戏,也受版号影响,、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行业内寡头效应明显。而在其他领域,比如社交,似乎也出现衰落姿态。“随着资本寒冬,随着用户群变化,整体文化娱乐领域,包括影视剧、内容领域,商业模式都受到影响,变现能力较差,关注的投资人越来越少。”上述投资者对融中说到。

数据显示,自疫情以来,2020年Q1中国文化及娱乐传媒行业融资活跃度大幅降低,融资数量同比骤降超过70%,尤其线下娱乐、影视及体育等细分领域。2021年上半年 ,中国文娱传媒行业也仅发生88起融资,除3月数量较多金额较大外,其间少有相关项目披露融资。

项目找不到钱,很大程度上,也在于投资机构本身也开始出现问题。

我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基金应运而生大约是在2010年。直到2014年,伴随双创热潮,文化与资本深度融合,各类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爆发式设立,集聚了大融资本、社会资本以及政府资本,可以说文化产业开启了“野蛮生长”。

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2020年,我国发起设立了627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其中436支基金披露总募资规模共计19553.47亿元,平均单支基金募集44.85亿元。其中,2017年,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转折之年,当年发起设立基金127支,总募资规模7231.80亿元。

在2013年至2017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6.38%,总募集资金规模年均复合增长334.72%。进入2018年后,基金募资情况明显下滑。2018年-2020年新增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总募资规模分别同比下降72.28%、28.00%、20.49%。

但需要指出的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断创新发展的同时,普遍性难题也越发突显。

“很多文化产业基金,之前都喜欢投轻资产、高收益的文化产业业态,比如大热的影视、游戏和娱乐类电视综艺、互联网视频等能够较快变现的领域,同质化明显。少有对文化旅游、出版发行、文化教育等领域投资,布局又过于局限。加上基金存续期较短,很容易资源错配。最严重的,基金的退出效率低,严重制约基金发展。”刘文奇对记者说到。

过去,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相对较晚,规模化和商业模式成熟的企业不多,成长性也普遍较弱,大多数企业很难短期内爆发性增长,因此对资金真正有需求的很多中小创业企业仍然很难筹集到资金。另外,由于文化产业细分领域受政策和行政体制影响较大,相关文化产业创新热情虽然较高,但考虑到政策风险,许多投资基金保持观望态度。

其实,如果要问中国的文化产业是否被资本裹挟?答案是肯定的。不只中国,所有文明世界的文化产业都是受资本操控,而且由始至终被资本操控。庆幸的,过往空前膨胀的中国文化创投圈,正在迎来一次全面的自我审视和系统更新。

02元宇宙,引爆投资人的新热情

世上的路有千万条,此路不通那就换路走。在资本圈,更是从来不缺风口。

2021年,除了面条、火锅和卤味,“元宇宙”绝对称得上是资本圈又一新的“吸金兽”而且还是带着魔幻色彩那种。

所谓“元宇宙”Metaverse一词源于1992年科幻小说《雪崩》,描述的一个人们用虚拟形象在三维空间中与软件交互的世界。《维基百科》对其描述是:通过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基于未来互联网的,具有链接感知和共享特征的3D虚拟空间。与手机游戏和网络游戏不同,“沉浸感”是元宇宙的标志之一。

回到资本世界,“元宇宙”概念被引爆,还要从游戏公司Roblox的上市说起。

今年3月10日,Roblox在纽交所上市,成为元宇宙概念第一股,首日股价上涨54%,市值超过400亿美元。即便已经连续两年净利润出现亏损,也未抵挡二级市场的热情。

Roblox在招股书里赋予了元宇宙新的定义,八大要素分别为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时随地、经济系统和文明。每个不同的要素背后,都有着不同的解释。也因现这种模糊概念,引得各大资本纷纷入场。

自此之后,正式推出对标“元宇宙”的虚拟工作平台Omniverse;Facebook宣布成立新的元宇宙产品组,而且每年将花费数十亿美元用于FacebookReality Labs(元宇宙业务所在的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互联网游戏巨头,腾讯是Roblox股东。2019年5月双方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成立合资公司。当时,腾讯高级副总裁马晓轶表示,双方首先聚焦在教育领域,比如教授用户基础编程、游戏设计、数字公民和创业技能等。2020年2月,Roblox获1.5亿美元G轮融资,由硅谷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领投,淡马锡和腾讯参与,估值约40亿美元。

除Roblox之外,腾讯还持有近十年来最负盛名的游戏制作团队之一的Epic Game 40%股份,算的上国内元宇宙领域的大厂代表。而且腾讯还在打造“绿洲”游戏,对标的是电影《头号玩家》中绿洲(Oasis)式虚拟社区。

资本对元宇宙概念的追捧之火,已经从海外市场烧到了国内。

前不久,先以90亿收购VR公司“PICO”,又斥资1亿元投资元宇宙游戏开发商。此外,相关人士表示,字节内部正在开发一款元宇宙社交产品“Pixsoul”,计划打造沉浸式虚拟社交平台。

如果说企业已经玩嗨,那么,资本必然不可缺席。

根据某投资人对媒体透露,现在投资圈,红杉资本、高瓴资本、真格基金等多家机构在元宇宙赛道动作频频。五源资本已经设立3个团队,是目前纯财务VC中最激进的一家;红杉内部甚至定下KPI,今年要投50家元宇宙游戏公司。

一位长期研究游戏领域的美元基金投资人表示,“元宇宙并非虚构之物。游戏行业的很多CEO很早之前便一直坚信这一概念,并且朝这个方向努力。只不过此前投资热度一直没有起来。”

对于每个消费者而言,最珍贵的不是资金,是时间。下班之后,打游戏、追剧、刷抖音,看直播买货,自我学习提升。影视也好游戏也罢,真正的竞争都是在抢夺消费者的每一分钟。好的项目用最短的时间达到消费者最想要的目的。

刘文奇告诉记者,文化行业都未来机会主要还是头部内容公司以及将优质内容与新媒体、新体验、新科技相结合的创新型企业。

其中,“内容+新科技”便是服务于内容生产或运营的新技术,用于提升内容生产效率、改进娱乐与营销互动体验,比如数字特效、VR/AR、人工智能等。除此之外,“内容+新媒体”则是通过新的内容分发渠道和传播方式,实现流量或内容的直接变现;“内容+新体验”是用户对内容拥有普遍认知,与现场或实景密切结合,消费过程强调参与或互动体验。

如果说一个行业下行到了惨不忍睹,也许就是该重新关注的时候。现在的文化传媒,或者正在经历黎明前的黑暗,触底反弹,谁又能说得准呢!

(应被访者要求,文中皆为化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