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最近,整个朋友圈都洋溢在废话文学的热烈气氛中。

“好是好,就是有点烂”

“子曰,必有三人”

“每60秒就有一分钟过去”

“抛开内容来说,我很赞同”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上一次这么无语还是上一次”

......

乍一听好像是说了点什么,但字里行间似乎没有一丝有效信息,说了等于啥都没说。

这话但凡有一点意义也不至于一点意义也没有。

没错!就是一句废话......

很快,整个社交媒体都开始用废话文学整活。

甚至只能用废话文学的魔法来打败废话文学的魔法!

在职场渡劫,要是没点特殊才艺在身上,还真是不敢安心冲浪。

即便对“熟练地运用「关我屁事」和「关你屁事」可以省下人生80%的时间”深信不疑,敢在别人越界时直接拒绝的,也少之又少。

两相比较之下,在拒绝边缘来回试探的“废话文学”,就实用性强,还简单易上手!简直像极了当年让互联网虎躯一震的糊弄学。

一入弄门深似海,从此社恐是路人,在糊弄学小组2020年5月28号建组以来,已经吸引了26万学员在此汇集,“共同钻研、交流、学习如何糊弄工作、提出无理要求的甲方、推不掉的邀约...”

糊弄学小组的缪思,是知名糊弄学蓝V。

这名糊弄学始祖每天只在微博营业一声朋克的咯咯哒,叫声长短还得看心情,就这还还经常不按时发。

即便被同行羡慕,被老板质疑,被粉丝批评老迟到,也没耽误一直咯咯哒了好几年,成为网友心中史上最糊弄的运营。

我们总是习惯地认为“糊弄”是一种消极被动行为,毕竟社畜们摸鱼都要鬼鬼祟祟,“糊弄学”和“废话文学”可太容易产生道德的心理负担了。

但想想消耗5天工作日才换来周末2天闭麦配额,突然被群里的工作信息打乱!这时候逃避是没有用的,毕竟科技给了我们方便的同时,也赋予了和工作时保联的可能性。

不管你在哪,只要是网络覆盖到的地方,老板总能顺着网线在、、、电话......甚至王者找到你!

面对那些社交中越界无礼的要求,工作中的dirty work,频繁无理的加班要求,与其敢怒不敢言,不如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直接开启糊弄模式。

在沉迷废话文学+糊弄学小组多天后,我们也整理出如下固定句式规律:

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先回复一句“好问题”,接着“你有什么打算?”,“你为什么要发这种东西呢?”,“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得看情况”。

遇到不想回答的问题:“我仔细想了想还是要......+对方提问的问题”。

遇到别人询问意见时:“有些地方还行,有些地方不太行,主要看你自己”。

遇到不想加的微信:“哎呀,微信好满了,让我看看删掉谁比较合适”。

想拒绝又不好意思直接说时:先直接拒绝+万能句式“你懂得”;如果还是被追问,接下来的迂回话术还有“懂得都懂”、“懂了就好”、或者直接面露难色,留给对方无尽想象空间。

被拉去做无聊的自我介绍:“如果你愿意了解我,你就会发现你花了一点时间”。

遇到负能量倾泻时:语气词+态度+语气词,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哈?真是的!怎么会这样呢?

哇哦!惊了,这也太那个了吧!

嗨!淡定,别寻思了呀!

......

如果这些都不行,直接终极一刀让他的负能量闭麦:“啊,这,绝了!要不你去烧个香吧!”

遇到不想配合表演的吹牛时:“没错!”、“说得可太对了!”、“我也觉得!”、“哎,还真的是这样呢!”、“原来如此,还是你厉害!”。

遇到同事打听工资时:“还行吧,比有些公司高,比有些公司低”。

当社恐的你遇到任何不想接的话时:练习相声中的捧哏话术,形成稳定个人风格:“哟”、“是吗”、“嗨”、“怎么说”、“没听说过”,“好家伙”,只要话术不重复,配合你认真吃瓜的表情就可以毫无痕迹的继续糊弄下去。

有必要时,还可以在特定场合里启动家庭传统保留句式:“来都来了”、“大周末的”......

有些半熟不熟的朋友发来PDD砍一刀邀请,这张图能救你于水火(存好不谢)

本着“只要不扣工资,多说一个字都没必要”的原则,配合固定句式+表情+标点使用,能起到更好的糊弄效果。

不少网友都表示:自从入门了糊弄学和废话文学,整个人都轻松多了!

看到这里你也应该学到一丢丢废话文学+糊弄学双学位的精髓了吧。

王小波曾说,生活就是一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从某种程度来讲,糊弄并非消极怠工,而是当代年轻人被生活中无意义事件过度消耗的大锤,一锤一锤捶出的抗体......

糊弄也并非不真诚,而是打工人的无效社交的快捷键!躲开情绪勒索的大坑,把糊弄节省来的精力分到真正需要花费时间和心力的事情上。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