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1失控的周报

去年7月,当阿里取消强制员工写周报的规定时,打工人们欢呼雀跃,幻想着自家公司也能效仿这一策略。

可惜,一年过去了, 大家期待的周报自由并未到来,内卷程度反而再次增加 。

某打工人在网上吐槽:“进入大厂两周就被惊呆,同事们的周报一个比一个长,跟写作文一样。”

而在大厂老人看来,这些根本就不值一提,他们连5000字的周报都见怪不怪了,不写点英文名言警句或汉语古诗词,都提不起兴趣讨论。

更夸张的是,有大厂员工家属在网上抱怨女朋友周末改周报到凌晨,严重影响情侣感情,想要举报公司……

难怪很多大厂员工自嘲: 「我不是在写周报,就是在去写周报的路上。」

更可怕的是,在互联网大厂的带动下,很多中小企业的周报也开始失控。

01)代写周报吗?5000字也可以

在某小型企业做研发工作的程序员李磊,就因为公司周报内卷而陷入了两难境地。

李磊所在的公司空降了一个技术总监,大厂出身,对周报非常重视,要求员工在工作汇报之外,还要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工作的各种建议。

为了给新领导留下好印象,李磊的同事们在周报上下了苦功夫,并逐渐演变成团队内的周报恶竞大赛。原本百十来字就能说清的工作,逐渐演变成上千字的小作文,充斥着各种假大空的口号。

偏偏新总监就喜欢这个,多次表扬那些周报字数多的同事,美其名曰态度好。不善言辞的李磊则因其“简陋”的周报,在周会上数次被点名批评,无奈之下只好另辟蹊径。

他在网上找了一家号称经营了8年的老牌代写机构,报价非常感人——千字150~300元。但对方豪言:“我们有专业的写作团队,可以根据您的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5000字都能写。”

李磊咬牙花300订制了一篇2000字的周报,效果立竿见影:被连着训了3周,终于在例会上第一次收获了新领导的赞扬。

可惜好景不长, 花钱代写这事儿,一旦开弓就没有回头箭。 但凡有一次不找代写,李磊的周报水平就直线下降,被领导误认为心态“飘了”,有能力却不好好写。可每周花大几百在周报上,也让他心疼不已。

李磊不明白, 写周报的初衷明明是提高沟通效率、方便领导管理,怎么现在反倒成了阻碍,双赢变双输?

2)周报里全是干货,领导却从来不看

相信很多打工人都遇到过类似的场景:

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详细总结在周报里,但领导一直不给反馈,开会时还责怪不及时汇报。

下属汇报、领导反馈,是周报能够提高沟通效率的基础 。但上千字的长篇大论起了反效果,管理者来不及细看,自然给不出有价值的建议。

还有一些管理者把周报当做面子工程,只要求员工多写,自己却不看也不沟通。这样不但影响工作效率,还会伤害下属的参与热情。

不管周报写成什么样子,管理者都至少要做到及时沟通,因为 没有反馈的周报一文不值。

看过上面这些失控的周报乱象,不禁想到阿里曾在网上公布的「取消周报原因」:

1、阿里内部有不少中层靠写周报混日子;

2、很多管理者成为工作汇报机器,光说不练,从不落实工作;

3、周报成为很多人溜须拍马的工具,根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

4、形式主义的周报,已经成为部分优秀员工的离职原因;

当周报失去了本来面目,只会与大小周和996一样,最终变成打工人的负担,惹人厌烦。

2周报失控史

面对失控的周报,很多打工人在社交媒体上声讨和对抗,甚至忍不住想要辞职。

但周报诞生之初,却是不折不扣的 「优秀管理工具」 。

1)信息共享

我2006年时在外企做技术支持,工作内容相当琐碎,经常要和同事协作,周报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沟通工具。

那时的周报非常简单,百十来字把工作进度写在邮件里,抄送整个团队即可。

当工作出现交集时,看一眼彼此的周报就知道大概要怎样协作。

记得有一次,部门里一个老员工休完10天年假回来上班,用两个小时把周报看了一遍,立刻就能无缝对接工作。

除了日常工作外,周报在KPI考核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季度考核之前,我们会把最近三个月的周报邮件打包发给领导,作为工作评分标准之一,我们自己也会根据上一季度的周报,定制新的工作计划。

在飞书这样的协作平台诞生之前,周报是最简单、最高效的信息共享工具。

2)展示机会

当员工通过周报向领导展示能力时,失控也就在所难免。

众所周知,大厂的职位高度细分,对个体依赖程度很低。每个员工都像一颗螺丝钉,施展空间有限,除了极个别天才以外,仅凭能力难以分出高下。

再加上大厂员工众多,人员流动频率高,领导很难快速认清每个员工的能力,为了避免出现滥竽充数的情况,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快速识人」的方法。

打工人也有类似需求,同事们都是名校毕业,在专业上又难分伯仲,他们渴望一个舞台向领导证明:我,可以升职加薪!

本来就有辅助管理作用的周报,被双方寄予厚望。

管理者期待从周报中发现员工的闪光点,打工人也希望通过周报展示自己的能力,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双方默契的一拍即合,被戏称为「SCI级别」的周报竞赛,就这样缓缓拉开了帷幕。

所以实事求是地说,大厂员工拼命在周报上内卷,也是为了自己的前途。

当周报被赋予更多意义,承载了员工晋升的梦想,失控也就在所难免。

3困在周报中的打工人

网友们把这种现象形容为职场上的人间清醒——宇宙的尽头是公考。

根据极光大数据的统计,2021年高校应届毕业生中,有超过25%为求安稳选择备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

但是,2021年应届毕业生足有909万,而全国公务员招录人数仅有2.57万,即便算上所有公职类岗位,最多也只能接纳60万应届生。

公考的失意者,终将回流到私企市场,竭尽全力追逐大厂Offer。

所以,互联网大厂人才供大于求的趋势难以撼动, 而周报,恐怕也还将继续失控下去。

退一步看,大厂们即便迫于舆论压力,像阿里那样取消强制周报的规定,仍旧可能出现其他这样那样的替代品。

没有新的业务爆点,大厂的晋升通道就会持续收窄,内卷不可避免。

然而,自和抖音之后,互联网行业已经连续5年没有诞生现象级产品,近几年大火的和都在快消领域,隶属于行业,今年最让风投兴奋的则是餐饮业的兰州拉面。

在下一次技术革命爆发之前,互联网行业恐怕很难出现新爆点。

那么,打工人注定无法摆脱失控的周报吗?

从商业角度看,是这样。但值得欣慰的是,互联网大厂们正在主动寻求改变:

光子工作室6月取消大小周;

7月取消大小周;

8月取消大小周;

小鹏汽车9月取消大小周;

……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已经有十多家公司公开宣布取消大小周,畸形加班终于开始治愈。

除此之外,来自国家层面的监察力度也在不断增加,近期最高法和人社部就公开表态:996工作制严重违法。

打工人们似乎看到了一线曙光。

赶走了大小周,否定了996之后,下一个会是失控的周报吗?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